上周创业板迎来一周岁生日,同时创业板也迎来了首次解禁洪峰。解禁首日有4家公司遭到减持,而创业板指数却大涨超过4%。然而好景不长,随后三天,创业板发生多笔交易,首批解禁的个股在抛压下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就在“小非”积极出逃的同时,机器人(300024)(300024)的情况却是机构开始悄然建仓。 据悉,机器人近日接到股东金石投资有限公司的通知,该公司于2010年11月1日及11月2日分二次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合计出售了公司股份近9万股,11月2日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出售公司股份200万股。本次权益变动后,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尚持有公司无限售条件流通股495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3.66%,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已不再是持有公司股份5%以上的股东。
11月3日,机器人再次出现在大宗交易平台上,中信证券(600030)北京张自忠路营业部卖出200万股。值得注意的是,卖方席位和前一日中金石投资有限公司卖出席位相同。由此判断,3日中减持200万股的股东极有可能是金石投资有限公司。而在连续两日大宗交易平台中,接盘方均为机构专用席位,合计买入400万股,占机器人流通股本超过5%。
机器人三季报显示,公募、私募基金各有一家相中机器人,分别买入42万股、27万股,分别位列十大流通股东第一、四位。而半年报中持股100万股的泰信先行策略基金则已退出十大流通股东。可以看出,机器人之前被基金关注甚少,在小非解禁后机构便开始出现大举流入的迹象。
中信建投证券分析师高晓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机构投资者买入可能还是对公司今后发展预期的看好。公司特种军用机器人测试成功,预计今年下半年有可能会大规模列装,预计需求空间会比较大。激光焊接、激光切割以及激光器等相关产品和技术,今年有望得到应用而成为业绩增长点。同时,应用于智能电网的自动化装配与检测生产线今年有望交付订单。除了今年会很快贡献利润的军用机器人、激光焊接技术装备、智能电网等,还有IC 装备机器手(洁净机器人)、井下探测救援机器人、油田修井机、电动汽车及自动充电系统等众多新产品均处于市场开拓期。公司最近几年致力于主导产品在不同下游行业使用面的扩展,预计明后年会逐渐取得成效,业绩增速也会相应地加快。”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钱红兵认为,“金石投资作为原始股东持股成本较低,从投资角度来看,解禁后出现大举减仓十分正常。近期创业板首批解禁股中,股东减持多有发生,赚够了就卖,符合市场规律。一般来说,大宗交易平台成交价和当日股价有一定的折让,机构通过该平台进行买入,持股成本相对较低,如果股价出现上涨,机构获利空间更大。”
一位私募人士赞同钱红兵的看法,他认为,“就机器人每天的成交量来看,机构如果短期内买入400万股,可能会造成股价的明显波动,而通过大宗交易平台可以一次性买入更多的‘打折’股份,何乐而不为?可以看到,机器人4月中旬除权后,股价低位盘整已有7个月之久,不管从时间还是空间来看,调整已十分充分,一旦有外力推动,该股上涨空间十分广阔。机构在创业板中还是主要以短线投资为主,毕竟创业板业绩增长不稳定,今后的预期现在也不好说。而机器人的情况是机构在低位大举建仓,不排除有炒短线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