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391 1
2010-11-11
国家统计局11日发布最数据显示,10月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4.4%,比9月份涨幅扩大0.8个百分点。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5%,涨幅扩大0.7个百分点。
通货膨胀被定义为一般物价水平的上涨,国际上通用的衡量指标为CPI,即消费者物价指数,这是大家都已经熟知的。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现象也如是,菜市场里的菜贵了,超市里的东西也贵了,加油站里的油也贵了,老百姓发现100块钱的大钞现在也买不了什么东西了,用俗语说,就是东西贵了,而钱不值钱了。
当然,全面的看,通货膨胀反应出两种不同的情况,即名义价格的上涨与实际价格的上涨。前者表明的是商品与劳务之间的价格比例相对不变,而只是其货币价格上升。这在西方的实际中体现的比较明显,通货膨胀有一种很重要的现实情况就是工资——价格螺旋,即工人(工会)对未来的通货膨胀预期加剧,因此要求企业上涨工资,而企业则将这部分工资成本的上升转移到产品上,于是产品便卖的贵了,全社会都如是,则工人又发现工资低了,于是又要求加工资,于是产品价格又上升,反反复复,造成全社会无论是劳动力价格或商品价格都上涨了,而唯一贬值的,是作为衡量标准的货币,即钱不值钱了。
对于此种问题,虽然西方宏观经济学在诸如市场是否出清,工资是否能够迅速调整(是否有粘性)上存在争议,并分为新古典与新凯恩斯两个主流学派,但是其解决之道比较统一,便是利用货币政策,通过诸如提高准备金率等手段给市场以紧缩信号,紧缩银根,使得市场利率上升,在牺牲就业与经济增长的同时抑制物价的上涨。如西欧向来对通货膨胀深恶痛绝,央行只对通货膨胀负责,因此常年保持高利率以稳定物价,其CPI如果上涨3%甚至被视为不可忍受的。
就此次中国面临的通胀压力上看,存在这种名义价格上升的情况。统计局发改委也承认,由于去年的财政刺激政策而增发的货币,正扮演着推动这次物价上涨的主要因素之一。财政刺激政策对于治理经济低迷是很有效但也是很危险的,一般程度的经济波动,是不会大规模调财政政策的,因为财政政策本身就有自动稳定器的效果,除非遭遇经济大萧条,利用财政政策对经济才会产生大的刺激效果,使经济回归正轨。这是因为,扩张性财政政策的使用必然会导致巨额的**支出,在财政收入无法保证的前提下肯定是**通过发行债务向市场投放货币,市场上的货币量会增多,其主要后果就是带来通货膨胀。且不说去年的财政政策效果如何(**突击花钱问题、投放目标的选择问题等等),这笔投放所带来的通胀压力在今年就显现无疑。这确实是值得我们认真分析的一个问题,不能因为美国欧洲经济萧条,实行经济刺激计划,我国就跟着为了保增长也就实行经济刺激计划,阶段不同,国情不同,造成效果也不同。欧美,尤其是美国在大幅度财政刺激政策的情况下经济开始复苏,但是过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虽然GDP在前一阶段快速增长,但是仍旧面临着严重的失业(10%左右)与通货紧缩(是紧缩)的问题。欧洲稍好些,说明其经济确实是在从萧条时期向复苏时期的痛苦转型过程。而中国则不然。猛药对于重病之人如救命之良药,而对普通感冒患者,恐怕只会让他全身燥热。
通货膨胀的另一种情况是实际价格的变动。也就是人们相对购买力的下降。这反映在商品价格上涨而工资却并没有随之同比上涨。这种情况此次中国的通货膨胀过程中也反应的很明显。这种情况实质是收入分配的问题。商品价格上升而劳动力价格没有上升,说明劳动力所参与分配的比例的下降。关于收入分配问题,就不想多谈了。
最后还想强调一点,这次通货膨胀,不是全球性的,并非跟国际接轨。某种程度上说,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上涨,是这次通胀的原因还是结果,还不能妄下定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1 11:25:28
通货膨胀最根本的是货币,说别的都是忽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