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911 发表于 2010-11-17 01:29 
govladimir 发表于 2010-11-16 16:51 
实不相瞒,您这种唱衰段数有些不够格。
您是转载的帖子,不晓得在哪儿看来的。呵呵~
唱衰的,袁剑先生的文章一直不错,何清涟就显得烂了。
有件事是很明确的,tg的初级阶段也好,维稳也罢,是从来都承认现在的一些问题的。是正视的,我觉得一位夸大也不好。
以前看过早起一个林毅夫先生授课的资料,一开始林先生说觉得小平讲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是个政客的说法。等经历了这些,突然觉得小平同志真不愧一个伟大的政治家。看《中国经济三十年》,一开始世行专家也是不信小平的设想的,觉得难度太大了,不现实。
毋庸讳言,现在有很多问题。只要我们正视它,理顺头绪,总有路出来。我觉得看问题想事情,得多收集材料,多角度的看问题。
你瞧不上金鸿的文章,可是他的每一篇文章都是收集10几万的新闻素材,一条一条去理的。你的观点怎么出来的?看个帖子,义愤填膺了?沸点低了些。
10年博弈,不足1000千字就牛逼的讲完了,这是大国博弈么?这是小孩儿过家家吧?
可见写帖子的人可笑,近期东亚和中东的tg和美帝的对台戏,10万字也说不清楚。
正视问题,找出头绪,而不是,别人忽悠忽悠,自己先乱了阵脚。美帝毋庸置疑的强悍,但是我们先得有自信,才是关键。
还是年轻啊~~
===============================
首先感谢朋友的批评。
此文原名写的比较夸张,用意也是主要点评经济方面的问题,本人在转载时改了名,用到了“博弈”二字,朋友若觉得写此帖的人“可笑”,那实属本人的不严谨了。
知道袁先生是从《XX的黄昏》开始,本人的观点也多少受其影响。
朋友如果认为本人关于金鸿文章异议的观点是源自某贴,那着实是主观了些。
比如我认为金鸿关于解决房地产问题的方法过于理想化。
据我了解,某市短短的40天,在市长办公室召开了13次主题会议,内容是就某市土地方面如何“谈迁、腾净地”,参加会议的部门单位领导每次都在50位以上。
这里解释一下,谈迁 就是怎样让老百姓滚蛋;腾净地 就是怎样让没滚蛋的老百姓马上滚蛋。因为开发商要买的是“干净的土地”。
会议从晚上7点开始,到11点以后结束;
每周一次金融工作会议,研究商业银行的贷款事宜;
每天至少会见一次各地的房产开发商;
每周至少一次到各地的现场了解拆迁和腾净地情况并听取汇报;
还用我再说什么吗?
(这里要说明的是,目前各地方ZF卖地收入已经占到财政收入的50%以上.大家可能觉得还可以靠企业税收,但是目前的大经济环境下,不少实体经济已经举步维艰,某企业产值2500W,一年交的税是多少?3W!另一方面,ZF出台了措施加强税收,甚至寅吃某粮。而目前各地方**大部分是在举债维持,之前新闻公布地方**欠债7.38万亿,而根据国内新闻披露常识,据我初步估算,整个中国至少有600个某市规模的经济总量,某市欠债300亿以上,那么中国各地方**欠下的外债总量大致估算为300亿乘以600,等于18万亿,一家之言)
所以对此我的观点是,无论中央ZF出台多少政策,即使房价有波折,但是在未来3年的大趋势都是上涨的!
房价什么时候下跌,要满足2点:
1.当ZF的资金无法再支撑房价上涨的时候;
2.当房地产带给ZF无法承受的ZZ压力的时候,ZF就会义无反顾的将其抛弃;
个人认为这是3年之后的事情(仅供参考)。
用你的话说“有件事是很明确的,tg的初级阶段也好,维稳也罢,是从来都承认现在的一些问题的”,
但是你要清楚老百姓现在看的不是ZF的承诺,而是“察其言观其行”。
而ZF一再强调维稳,但是现实中维稳的结果变成什么样子,看看“大迁徙”,大家都明白。
再比如金鸿博文提到【国务院:支持媒体曝光违法行政行为】。无疑,国务院出台的这个意见是好的,但是真正在实施中有用吗?
我几乎可以肯定未来3年不河蟹的如强柴,附拜,李纲这样的事情会越来越多的爆发出来考验民众的忍耐性。
另外,本人无法认同金鸿的主观是要维护一挡砖zheng(当然也可能是我没读懂他的意思),而我倡导的是三拳芬力,关于ZZ方面,本人不在此多做评述,相信他的出发点也是好的,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相信朋友您也可以理解。
回到中国经济,未来两年物价水平必定持续走高。好消息是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希望这次可以真正的让利于老百姓。
还是我原来的那句话,中国经济由于决策者的错误,正处在艰难的产业结构转型之中,这个过程对每个老百姓来说无疑是痛苦的,但是我也希望,每次的衰退都会伴随着进步,希望我们民族的明天会更好。
BTW:朋友提到的“西西河”现在是否被河蟹了,不知是否有什么办法可以上,谢谢!
你的回复里面宏观微观都有,问题太大。
制度,是个太宏大的命题。值得注意的是,制度问题,绝对不是一个不变量。无论制衡也好,集权也罢,制度是自有他的因袭之道和演变之理。美国200多年才找到适合自己的路,凭什么对tg要求那么高?
百姓从不会对“察其言观其行”,按很多人说法,毛时代是灾难,可是普通百姓怎么回忆毛的呢?普通民众对zhongyang极强的信心已经成这个民族的基因了,不会改变。所以我们会感动于温,会佩服胡。
至于你说房地产,那是经济或者制度的某一方面了。
我回帖只是在强调不要只看衰,唱衰唱了10年,可是tg领着大众一路狂奔,美帝都有压力了;也不要只看红,国内国外问题一大堆。好多事情需要理性对待。
樊纲的一篇文章很好,这是阶段性最优的杂种体制,引发全民焦虑是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