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会计与财务管理论坛 七区 会计与财务管理
1366 1
2010-11-25
一、所得税和折旧对现金流量的影响
  (一)税后成本和税后收入
  税后成本=支出金额×(1-税率)
  税后收入=收入金额×(1-税率)
  (二)折旧的抵税作用
  (三)税后现金流量
  1.根据直接法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营业收入-付现成本-所得税
  这里的“营业现金流量”是指未扣除营运资本投资的营业现金毛流量。
  2.根据间接法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税后净利润+折旧
  3.根据所得税对收入和折旧的影响计算
  营业现金流量=收入×(1-税率)-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
  二、固定资产更新决策
  (一)更新决策的现金流量分析
  (二)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
  固定资产的平均年成本,是指该资产引起的现金流出的年平均值。如果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它是未来使用年限内现金流出总现值与年金现值系数的比值,即平均每年的现金流出。
  使用平均年成本法时要注意的问题:
  (1)平均年成本法是把继续使用旧设备和购置新设备看成是两个互斥的方案,而不是一个更换设备的特定方案。
  (2)平均年成本法的假设前提是将来设备再更换时,可以按原来的平均年成本找到可代替的设备。
  (三)固定资产的经济寿命
  三、互斥项目的排序问题
  (一)共同年限法
  共同年限法的原理是:假设投资项目可以在终止时进行重置,通过重置使两个项目达到相同的年限,然后比较其净现值。该方法也被称为重置价值链法。
  (二)等额年金法
  等额年金法是用于年限不同项目比较的另一种方法。它比共同年限法要简单。其计算步骤如下:
  1、计算两项的净现值;
  2、计算净现值的等额年金额;
  3、假设项目可以无限重置,并且每次都在该项目的终止期,等额年金的资本化就是项目的净现值。
  在资本成本相同时,等额年金大的项目永续净现值肯定大,根据等额年金大小就可以直接判断项目的优劣。
  以上两种分析方法有区别。共同年限法比较直观,易于理解,但是预计现金流的工作很困难。等值年金法应用简单,但不便于理解。
  两种方法存在共同的缺点:(1)有的领域技术进步快,目前就可以预期升级换代不可避免,不可能原样复制,(2)如果通货膨胀比较严重,必须考虑重置成本的上升,这是一个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对此两种方法都没有考虑;(3)从长期来看,竞争会使项目净利润下降,甚至被淘汰,对此分析时没有考虑。
  四、总量有限时的资本分配
  具有一般意义的做法是:将全部项目排列出不同的组合,每个组合的投资需要不超过资本总量;计算各项目的净现值以及各组合的净现值合计;选择净现值最大的组合作为采纳的项目。
  五、通货膨胀的处置
  名义现金流量=实际现金流量×(1+通货膨胀率)n
  式中:n——相对于基期的期数
  名义现金流量用名义资本成本进行折现,实际现金流量用实际资本成本进行折现。
  实际资本成本=(1+名义资本成本)÷(1+通货膨胀率)-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25 21:35:57
请问:假如有借款利息,每期偿还,那么利息怎么处理?作为非付现成本还是付现成本?
另外:项目投资决策里是否有一个“全投资假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