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品牌正在经历“三个转变”——“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
1958年,红旗牌轿车诞生,成为国家重大活动的国事用车。在六、七十年代,红旗轿车成为中国汽车工业的一面旗帜。
80年代初,从“燕舞燕舞,一片歌来一片情”的广泛传唱,到“省优、部优、国优”的广告宣传铺天盖地,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企业家在追求商业成功的同时,客观推动了民族品牌的建设与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一系列家电、棉纺、化妆品和食品发展迅速。海尔、华为、健力宝、长虹、TCL、永久、大宝、美的、隆力奇、霞飞、万家乐、北冰洋等品牌在当时可谓家喻户晓。

时至今日,海尔、华为、美的等公司已成长为世界品牌,与之形成截然对比的是,拥有国民彩电大王之称的长虹,沉没到行业末端;曾是“结婚三大件”之一的永久自行车也因科技含量低,一直徘徊于低端市场;曾凭借“万家乐、乐万家”广告语火遍大江南北的国内厨卫第一品牌万家乐,业绩疲软、利润下滑、发展方向模糊,逐渐在行业中没落。此外,“天天见”的大宝易主美国强生,隆力奇致力于直销模式自救,中国“魔水”健力宝、上海老品牌霞飞等众多承载着众多人儿时记忆的品牌已经淡出人们的视野。
90年代到新世纪,改革开放进入了“境外品牌”时代。国外品牌大到家电、小到钢笔,从衣食住行各个领域迅速入侵人们的生活。那个时候,东芝的火箭炮、松下的画中画,是国人狂热追求的品牌,代表了先进技术、高质量、好口碑。
随着改革开放共同激荡的,还有互联网的迅速崛起,2000年左右,百度、阿里、腾讯等一批互联网企业诞生并迅速扩大,时至今日已经成长为参天大树。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企业开始从以质量管理为重点向全方位打造品牌转变。国际化、自主知识产权成为这一时期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从此,中国民族品牌进入高速发展期。
随着时间推进,近年来,围绕百姓衣食住行,民族品牌所占比重越来越高。如李宁,将运动与潮流结合,将“中国李宁特色”的潮流经典搬上了纽约时装周;中国家纺四巨头之一梦洁家纺,与人民文创官宣合作,开启了家纺界“从人民中来到人民中去”的跨界碰撞,民族品牌开始对人民美好生活需求进行深刻洞察;而电器品牌代表格力由“好空调,格力造”到“让世界爱上中国造”,彰显着民族品牌的自信和战略布局。
声明:本文所示内容由大财酉已资讯传播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资料来历于互联网揭露途径,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如发现违规现象,请向我们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