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宏观经济年度报告:回归常态增长,以转型谋求持久发展
| 研究机构:东北证券 分析师: 东北证券宏观 ... 撰写日期:2010年12月06日 | 字体[ 大 中 小 ] |
[url=]阅读全文:[/url] 34页 | 932KB
主要观点:
发达经济体仍陷高失业率和高债务困局,市场动力不足,内部延续政策刺激、外部施压“再平衡”以稳定内外需。
而新兴经济体回归常态增长,但遭遇“再平衡”和高通胀。2011年,刺激政策整体上作用弱化,发达和新兴经济体共同找寻增长的市场动力,全球经济增幅有所放缓。
2011年中国开启“十二五”时代,“转型”将是核心主题。经济转型将沿着“四条”主线前进:扩内需,经济结构向内外需平衡发展;鼓励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向集约化、创新型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向后工业迈进;稳定推进城镇化和振兴中西部,实现地区协调发展。
转型必将带来产业结构调整。服务业将得益于产业结构向“三、二、一”转变而快速发展;工业平稳发展,但内部的机械设备、交运设备以及金属制品等产业得益于消费升级和技术升级而表现相对优异;战略新兴产业得益于政策扶持而实现跨越式发展;区域经济振兴将利及地区性基建和支柱产业。
2011年中国增长动力面临切换。中西部区域振兴、产业开放与振兴激发的民间投资将支撑投资增长;纵向升级和横向扩散将稳定消费增长。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面临不确定性。预计投资和消费分别增长20%和18%左右。全球经济温和复苏和再平衡压力下,外贸增速下降,贸易顺差下降,预计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15%和18%。
全年GDP增长9.2%。
2011年通胀压力加大,充裕的流动性、输入型通胀、劳动力成本提高的比价效应、农产品价格理顺、翘尾因素等推高CPI中枢,预计全年CPI在3.5-4%。
2011年宏观政策目标为在稳增长基础上“控通胀和调结构”,为此,稳健货币政策搭配积极财政政策。定位并稳定经济适度增长将是中长期目标,短期内保障房、新兴产业、地区振兴将是“四万亿”投资消退后的接力棒。
在再平衡压力下,平衡贸易政策将不得不加快,但将以我为主稳步推进汇率体制改革,预计人民币升值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