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夫兄: 你好, 很久不见了.
实际汇率受到下面几个因素的影响:(1)两个国家间的名义利率;(2)两国间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3)本国内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4)外国的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
现实中,并不是所有的商品都是贸易品,两个国家的贸易品结构不一样,而且贸易品的价格也不遵从一价原则。对于一个小国家来说,贸易品的价格是由世界市场所决定,此时我们重点研究的也就是内部均衡,实际汇率也就由两个国家内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所决定。对于大国来说,本国的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由本国市场决定,此时研究的是世界市场中可贸易品价格的确定,也就是外部均衡,实际汇率主要由两个国家间可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所决定。
但是在测量实际汇率的时候,一个主要的现实问题就是选择何种价格指数,统计数据中有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批发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消费价格指数和GDP缩减指数过多反映非贸易品的价格变动,而生产价格指数以及批发价格指数扣除了一些不可贸易的零售品的价格。因此,当研究内部均衡时,也就是考察国内可贸易品与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时,消费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的比值是一个好的近似。当然这种方法有自身的缺点,一是消费价格指数反映了可贸易品价格的变动;二是生产价格指数反映了不可贸易品价格的变动。在研究外部均衡时,批发价格指数和生产价格指数是一个很好的近似,这种方法也有缺点:即使可贸易品遵循一价原则,当国家间的贸易结构发生变化时,实际汇率也会发生变;生产价格指数反映了不可贸易品价格的变动。
上面的是两个国家之间的实际汇率,但是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每个国家都会与许多国家进行贸易往来,所以这就牵涉到如何测量多个国家之间贸易的有效汇率。当测量一个国家的有效汇率时,最常见的方法是取这个国家与每个国家间实际汇率的加权平均值,权重为与此国的贸易量占整个国家贸易量的比重。这里就牵扯到几个问题:一是贸易量用进口还是出口,或者是两者之和;二是如果希望反映这个国家的产品在世界市场中与每个国家的竞争力,那么权重该如何计算;三是如何解释这些权重随着时间不断地变化。第三市场(Third markets)理论已经在理论上很好的解决了这些问题,而且理论上应该是权重每年应该进行调整一次,这样会更好地反映有效实际汇率。但是还应该考虑到处理数据带来的复杂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与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了不同的对策,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个几年调整一次权重,而联邦储备委员会的权重几乎就没有多大变化。
虽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邦储备委员会计算的美元有效实际汇率有些差别,但两种有效汇率的时间趋势基本一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计算了两种美元的有效实际汇率:消费价格指数调整和单位劳动成本调整。由于,美国生产率的提高要个高于它的竞争对手,单位劳动成本调整的有效实际汇率表明从1985年到1995年处于贬值,而消费价格指数调整的有效实际汇率就看不到这种趋势。但是两个有效汇率时间序列都表明1995年后美元处于升值阶段。由于东亚国家不存在单位劳动成本数据,所以只能用别的指数进行调整,生产价格指数和消费价格指数调整后的有效汇率大部分是一些非稳态的时间序列,无法进行经济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