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147 0
2010-12-22
PE乱相惹众怒 监管层在行动  今年的投行圈子不太平,从“PE腐败第一案”的李绍武案到内幕交易潜逃第一人谢风华,保荐人这一“铂金领”群体被置于聚光灯下,而深藏在投行圈中的“潜规则”也随之浮出水面。
  5月26日,国信证券内部通报,原投行四部总经理李绍武在执业过程中违反法律法规、中国证监会相关监管规定及公司规章制度,严重违反了公司劳动纪律,对其予以开除处理,并解除劳动合同。6月12日,媒体的报道将李绍武和国信证券推上舆论风口浪尖。
  自2001年以来,国信证券投行四部原总经理李绍武通过其妻及设立公司等隐蔽方式,参股已上市公司莱宝科技6万股、轴研科技65万股以及准上市公司河南四方达100万股。这三笔投资总共不足143万元,按照案发时的市值计算,金额已经高达3200万元,投资回报率高达20倍。
  在李绍武PE腐败事件炒得轰轰烈烈时,一桩内幕交易案也浮出水面。中信证券前投资银行部副总裁谢风华在 2009年6月参与 ST兴业的重组过程中,让其亲戚朋友在上市公司发布重大重组公告之前,买入ST兴业股票,自己也在本人的电脑上通过其堂弟的股票账户买卖这只股票,从而赚取了4倍的高额回报。
  今年3月,证监会曾到谢风华在中信证券上海办公室提取他的电话记录和电脑记录。6月18日谢风华涉及内幕交易正式立案,而后发生的一切则超乎了公众的想象。
  8月6日,一则宁波证监局的公告引起轩然大波,公告称已对谢风华的妻子安雪梅涉嫌违反证券法规的行为立案调查,而宁波证监局多次联系安雪梅未果。
  针对PE乱相,监管层也在行动。11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证监会、公安部、监察部等五部委《关于依法打击和防控内幕交易的意见》,初步形成了综合防控和打击内幕交易的政策体系和监督机制。
东方证券首吃“螃蟹”
  券商资产管理公司破题
  今年5月,在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开展5年之后,国内首家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上海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获中国证监会批复开始筹建。同月,证监会又核准了国泰君安设立全资证券资产管理子公司。这标志着中国资本市场正式迎来新的机构参与者——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
  东方证券董事长潘鑫军对媒体表示,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的成立,是国内资本市场发展的一次新突破:一方面,资产管理业务独立运作将进一步优化券商特别是大型券商的业务结构,有利于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做大做强;另一方面,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也会进一步丰富国内资本市场中机构投资者的层次和类型。
  自2005年至今,券商资产管理业务已经走过了5个年头,但直至2009年底,总规模尚不足1000亿元,远远少于同期取得迅猛发展的公募基金。不过,随着今年券商系资产管理子公司的破题,券商资产管理行业有望迎来飞跃式的大发展。目前有数家券商已经或正在上报相关资产管理子公司设立计划。对于投资者而言,券商系资产管理公司也将成为理财生活中新的选项。 
15年姻缘到头
  大摩与中金“分手”
  今年11月26日,备受关注的摩根士丹利 (下简称“大摩”)转让34.3%中金股权的交易正式获得中国证监会批准。12月8日,大摩方面宣布,出售中金公司股权预计将实现7亿美元的税前收益,该笔交易预计将于年底前完成。至此,成就内地首家合资券商的双方15年牵手之路走到尽头。
  按照大摩的初始入股成本计算 3700万美元计算,如不考虑历年分红,大摩这笔投资的回报约为19倍。出售中金股权获批后,12月2日晚,参股华鑫证券的飞乐音响、上海金陵等四家公司发布公告,称华鑫证券已于11月29日召开了董事会及股东会,同意华鑫证券出资6.8亿元与大摩成立合资投行公司,华鑫证券占三分之二股权。
  大摩与中金的结缘,注定是中国证券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1995年,大摩成为第一个与中方机构合资成立投资银行的外资金融机构。在“蜜月期”,大摩曾帮助中金迅速成长。
  但是,随着“蜜月期”过去,双方在企业文化、公司治理上存在的分歧开始显现,大摩在中金公司的重大决策上逐步被边缘化。而大摩入主中金的初衷是希望将中国投行业务变成其全球业务的一部分。为了寻求控制权,大摩再次在中国寻找投行业务着陆点。
  2007年,大摩跟华鑫证券就签订了设立合资证券公司的协议,由于中国证监会相关规定,外资公司仅能在国内成立一家合资券商,因此大摩那时就计划出售中金股权。直到今年今年3月,大摩出售所持中金股权取得阶段性进展。其后,在股权转让的审批过程中,大摩和中金方面三缄其口,直至11月26日获批。
广发起大早赶晚集
  借壳上市三年终成正果
  2010年2月12日,牛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虎年的前一天, 经历三年多的借壳过程后,广发证券在深交所上市交易。
  搭上牛年上市末班车的广发证券,上市首日牛劲十足。当日收报50.05元,大涨374.4%,成为两市最贵的券商股;市值达1254.75亿元,仅次于海通证券和中信证券。
  广发证券上市进程可谓一路坎坷。虽然广发证券是券商行业最早提出借壳上市的券商,却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仅在2007年,就有国金证券、海通证券、东北证券、国元证券、长江证券相继成功借壳上市。
  2006年9月,S延边路公告了广发证券借壳上市的方案,但一直没有获得证监会正式批准。S延边路仅上市交易了7个交易日,就于2006年10月20日起再次停牌。S延边路股价的超前异动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随后的2007年5月,证监会初步调查完成后称,广发证券借壳延边公路上市信息披露违规,涉嫌内幕交易。这一事件被媒体称为“董正青案”。
  “董正青案”经过两次庭审后,2009年1月9日在广州天河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宣判。董正青被判构成泄露内幕信息罪,判处有期徒刑4年,并处罚金300万元。“董正青案”的宣判搬掉了阻碍广发证券上市的主要“绊脚石”。
  2010年1月,延边公路发布新股改方案,并获通过。2010年2月,证监会有条件通过广发证券借壳方案。 自此,历经三年磨难的广发证券终于圆梦上市。
国泰君安曲线上市
  子公司抢先登陆H股
  在母公司受限于“一参一控”之际,国泰君安证券在港子公司——国泰君安国际控股有限公司(简称“国泰君安国际”)却另辟蹊径,于今年7月8日,在香港挂牌上市,成为首家以IPO形式登陆香港交易所的中资券商。
  国泰君安国际此次的发行方式为全球发售,实际发行4.51亿股,其中90%为国际发售,10%为香港公开发售。发售价为每股4.3港元,发行市盈率为24倍,募集资金19.39亿港元。分析认为,国泰君安国际在港IPO的成功启动,不仅实现了内地券商首家以首发形式登陆国际资本市场,也实现了券商谋求上市形式的创新。
  早在2009年4月初,国泰君安董事会讨论通过了国君香港在香港交易所IPO上市议案,今年3月8日,国泰君安国际正式成立,其通过国泰君安香港,间接全资持有国泰君安(香港)证券等六家子公司以及50%的国泰君安基金管理的股权。
  国泰君安国际招股说明书显示,2008年和2009年国泰君安国际的收入分别为5.17亿港元和5.83亿港元;净利润分别为1.23亿港元和3亿港元,增长速度显著
来源于新华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