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国际化的定义。国际化一般指企业以世界市场为导向,国际性地利用生产要素和管理技能,主动参与国际分工和国际竞争,寻求在全球市场的生存和发展。它的衡量标准之一应当是企业在其注册地之外的国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程度。
我国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及第三次国际产业转移,使我国电力装备制造业在过去十年间迅速发展壮大。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2009年GDP总量达到34万亿元,目前已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城镇化率有改革开放初的18%提高到2009年的47%,工业化和城镇化拉动电力需求高速增长,国内发电装机容量在过去十年间增加了200%,电力建设的高速发展造就了全球最大的电力装备市场需求,国内企业抓住了第三次国际产业梯度转移的时机,迅速发展壮大,大型电力装备制造实力和产能快速提升,在诸多领域已经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新兴市场国家新增电力需求持续增长,中国企业面临良好发展机遇。国际能源署预测在2007年~2030年期间全球累计电力投资超过11.3万亿美元。就电气工业而言,发达国家市场已趋饱和,增长率不足1%,而发展中国家仍有空间,年增长率约4%~8%,成为世界各国共同争夺的目标。
渐进发展是我国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具体可以归结为以下两条演变路线:一是市场区位的演变,国内市场—周边及发展中国家市场—发达国家市场;二是经营方式的演变,技术引进—出口—战略联盟—走出去。
投资策略:关注在高端电力装备制造环节处于寡头垄断地位、海外业务收入出现快速增长龙头企业。重点推荐在发电设备领域实力雄厚的上海电气、东方电气、金风科技;在输变电设备领域优势明显的中国西电、特变电工;在大气污染治理领域业绩突出的龙净环保。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