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804 2
2010-12-29
那个劳动力供给线的反弯,可不可以这么理解:人们的工资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比如基本可以满足享受性消费,为了追求更多的闲暇,即使工资再高也不干了?请问这样理解正确吗?如果不正确该如何解释。。。。望高人指教。。。。在此先谢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29 02:38:07
回答正确了一半,不是“即使工资再高也不干了”,而是不仅不继续增加劳动,而且还减少劳动!
你这样想:工资很低的时候,得解决温饱养家糊口,拼命工作能多挣钱就行;后来工资越来越高,高的一个月几十万的(夸张一点),你一想,老子这钱早就够花了而且还多了很多,但是每个星期还是工作5天,40小时,不爽,如果能用一点钱换点时间就好了,于是,能换的话,肯定就会有人换的,于是,一个星期变成4天,32小时,工资少了几万一个月,但是你觉得少几万无所谓,这就是工资足够高导致劳动供给减少的原因。
但是这只是理论上的!实际中分析一个人的劳动力供给会出现问题,比如我工资很高之后,不一定可以交换闲暇,除非我改行到闲暇比较多的职位,但是这个工资不一定会和原来一样(实际中就是这样)!但是从一个家庭角度考虑就ok多了,你试想一下:老公+老婆的工资=家庭的工资,老公+老婆的闲暇=家庭的闲暇,老公非常不小心的被老板加工资了,一个月多加100元,怎么样?没感觉!生活差不多吧!如果一个月加100万呢,太夸张了,但是真的这样,会怎样?很有可能让老婆不要工作了,安心养家教育孩子,这样从家庭角度和整个社会角度看——劳动力供给减少了!ok了,我发现了,我好啰嗦……不好意思!
p.s.如果你足够认真的话,会发现上面家庭的例子换来的并不是闲暇,而是养家教育孩子,不能算严格的闲暇,所以书上的闲暇概念容易让人狭隘的只想到自己娱乐或者享受,应该将闲暇换成除工作之外的其他任何自己愿意做的事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 22:37:16
这是消费者的时间配置问题,劳动者的劳动提供曲线向左上方弯曲,涉及到工资的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当工资的收入效应的绝对值开始大于其替代效应的绝对值得时候,这条线就开始弯曲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