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数以万计的考CFA大军,在很多人看来,是降低CFA含金量最大的推手。于是在各大论坛里,CFA无用论开始甚嚣尘上,很多人开始拿着CPA和CFA比较,认为在中国还是考CPA更有价值。懂点经济学的人都会理所当然的用供给需求来判断,看起来也确实是那么回事,那么多人考CFA, 当然会导致CFA含金量下降。
不幸的是,这些人都没有找到问题的根源。
一个普遍的现象是,考CFA的人很大一部分是在校生。这些在校生中很多没有实习经历。这些没有实习经历的在考CFA的在校生中很多人还在考CPA,ACCA,FRM或者其他。
肯定有人明白我的意思了,这些人都没有职业规划。
那有人会说在校生哪能来职业规划啊,没有相关的工作经验做什么规划都是虚的?
事实是通过实习可以了解一些行业的背景,发掘自己喜欢的方向和自己擅长的领域。这些都是做职业规划所必须的,而有了这些,也能够有一个初步的规划而不是盲目的考证。多多与自己感兴趣的业内人士交流,看看业内需要什么技术,哪些是自己需要完善的,是不是有哪个证书可以帮助自己实现学习这些技术。这些领域是不是自己真的喜欢的还是仅仅因为钱多,不要人云亦云,不要人家考什么你也考什么。
另外需要了解各个证书的区别,CPA和CFA是不同的方向,即使CFA的老大也承认CFA就是财务分析,你也得了解accounting和finance的区别才行。国内考CPA的人多了去了,还有人说什么考了CPA进投行,券商,基金比CFA有优势。我不否认这种说法的正确性,但是要有前提,你觉得基金和券商战略分析或者行业研究方向的,CPA会比CFA有优势吗?
说到底还是一句话,得有职业规划才能评价一个证书对你的效用。你本来都不知道这个证书是干嘛的,优势在哪里,拿着CFA的证书去找一个财会类的工作,当然会觉得CFA没有用了。
本人因为工作原因,公募和券商接触不多,不做评价。但是VC人家可不是看曲线的(无意冒犯技术分析者)。你真想去VC或者对冲什么的,CFA或者CPA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考一个就好了,两个一般不会增加你的砝码。因为这两个在VC里一般都是不同的工作方向。集中精力学好一个方向比脚踩两只船更容易成功。
另外自身的水平也决定了证书能为你带来的效用大小。不要因为自身水平不够归罪于工具,这只怕会让人笑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