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和大家分享一句话,是我还在找工作时,看的一部叫Q10的日剧,里面有人说过「人はなれるものになるんじゃなくて、なりたいものになる」(人不是因为能做而去做,是因为想做而去做),我觉得这句话特别有道理~这篇文章的目的,除了是对自己这几个月就职活动的总结外,就是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大家,能或多或少的从中得到些什么,相信自己,每一次面试,无论失败或成功,我们都会从中得到成长,然后更自信的迈向下一个目标!
先简单介绍下自己的情况。
我毕业于一所非985非211的本科财经类院校,英语专业。因为大三下学期和大四上学期参与了学校的交换留学项目,所以今年3月才回国。我是一名普通的2010届的毕业生,也就是说我今年6月份已经毕业了。学习成绩还算中上,专八虽然过了但是分数不高。从3月份到12月,我一直在找工作而努力着,可能我打印和复印过的简历数是我同学的10倍不只,但我一直没有放弃。期间曾有一些可以安定下来的机会,但是因为都不是自己想要的,所以选择继续寻找。我差不多是我们专业2010届90多个毕业生里,最后一个找到工作的(当然也有一些人考研或者出国)。我一直坚持自己的梦想,并成功了实现了。下面的一些都是自己再这几个月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希望和大家分享。
1.自己的求职过程。(主要针对英语专业)
三月份回到学校到毕业的六月末,我主要的经历就放在两件事上。一是找工作,二是毕业论文。那时因为自己之前一直不在国内,等我回国后,导师又去了美国,所以和09年年末都已经定题并开始写论文的同学相比,我晚了不只一点,于是开始忙着用邮件和导师沟通,一直到导师5月回国,最后匆忙定稿,在她的指导下抓紧一切时间在答辩前修改完成。论文的话,能尽快完成最好,因为边忙论文忙的焦头烂额,边找工作是有点handle不过来的感觉,而且有些企业可能要求提前实习,所以,论文还是尽快完成,腾出时间实习和找工作为好,但这并不等同说论文糊弄一下就可以了的。
这期间,自己一直没有放弃找工作的念头。3月份回学校前,还想着找工作可能不是那么难的事。可是一回到学校,才发现大部分同学已经签了,我们寝室就剩下我和另外一个同学没有签,剩下的四个签的都不错。于是开始着急,参加各种招聘会。在这,我很想告诉大家的是:
1)大四下学期,也就是3月份开始,企业专场的招聘会真的很少了,网上的需求信息也大部分是一些补招的。补招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能人家只需要一个人,却又一百人来争这一个职位,不是我不够自信,只是,从100人中脱颖而出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也别是在专业不对口。并且自己和其他同届的同学比起来,更缺少面试经验的前提下。
2)这个时候,很多考验失败的同学也开始认真的找工作了,所以3月份开始,本来就在找工作的学生可能会开始遭遇一群新的竞争者。本来就粥少,加上僧多的话,找到一份称心如意的工作就更难了。所以,相对2011届的应届生说一句,如果可以,最好在3月份之前确定工作,因为3月份开始,对于和我一样没什么出色北京的人来说,找工作时的竞争者又增加了不少。
三月到六月末毕业:我一共面试过5个公司的6个职位,只拿到一家offer,地点在深圳,而且接到offer时是三月,我还在忙着我的论文,而且招聘过程我觉得过于随便,待遇也不够合情合理,并且想着以后能有更好的,所以没多想就拒了。谁想到,从这时开始到毕业之间,几乎就没有什么公司招聘了。除了期间有一次德勤的补招,于是投了北京审计的职位,一个人往返北京两次,最后进了终面。但是终面被刷,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实习经验。
七月到八月,最热的日子。仅有的两次面试机会之一还是因为阴差阳错的以为我应聘的是日语职位,把给我安排到日语职位的面试,当时只招一个人,10个人应聘,我的日语水平没那么好,自然被刷。但是我却有了个收获,我当时问HR,你觉得我可以吗?他说目前面了3个,觉得你可以的,但是之后还有几个没面呢,所以不能决定。虽然事后证明,后来的几个确实有比我优秀的,但是我也知道了,原来自己的日语水平,还是可以胜任一些双语职位的。这也算对自己认识的一种收获吧。
九月末在家里这边找了个小公司先攒攒实习经验。这算是我第一次上班,第一次走进办公室。虽然一开始就决定了来这只是实习并且会在2011届校园招聘开始时回到学校继续找工作。家乡是个小城市,所以以自己的条件,在家里这边找工作很容易。之所以选择了这家是因为可以有机会去广交会。10月末,我来到广州第一次参加广交会。算是一次难得的经历。回来后辞职,回到学校和下一届一起找工作。
十一月初,参加过美的2011校招的笔试,后来没进一面,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自己笔试没考好,二是因为我不是应届的。大家都知道美的的笔试是海笔,只要投了简历都能有机会笔试,这方面我觉得美的做的不好,如果不要非应届生的话,为什么不在简历筛选的时候就把我筛掉,让我坐了几个小时的火车赶到另外一座城市,火车晚点。天气不好,着急打车还被司机要了高价,差5分钟到笔试时间才赶到考场。结果却是这样。
2.关于2010届学生参与2011届校园招聘
11月中旬我回到了学校,开始参加2011届的校园招聘。刚开始可能还信心满满,后来发现,无论你再怎么优秀,已经不是应届生的我,和下一届一起参加招聘,很少有能过了简历筛选关的,只因为我是2010届。所以这里给大家提个醒,在自己已经不是应届的情况下,和下一届参加校园招聘时,一定要做好心理准备。
那些只招应届的企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说一下知道我这种情况仍给我机会的公司:联想(这个算半个,因为已经是第三次面试联想的职位了,和HR也算有些熟了,所以不排除HR特意给我这次面试机会的可能性),惠普,埃森哲,三菱东京日联银行和本地的一家不算很大的外贸公司。惠普的工作是晚班技术支持,可能那个公司的文化和工作性质都不适合我,而且是份压力很大的工作,未来发展也不很清楚,所以选择放弃。面试的过程,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过程,虽然对于刚开始找工作的大家来说,对于一份工作,即使知道了大体工作内容,但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想做这份工作的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但至少在面试这个双向选择的过程中,你会发现,哪些是你不想做的。比如我,之前在家那边的实习是外贸方面的职位,虽说一开始就确定了不会留在那家公司,但是还是很感谢这次机会。因为我知道了我不会选择外贸最为自己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
其实,这时的2010届学生也有一个大部分2011届应届毕业生没有的优势,那就是时间,有些时候,公司会急需要人,这时2011届的学生们还没有毕业,还在忙着上课,考试,毕业论文,不能胜任全职的工作,所以作为已经毕业的2010届,你是可以马上入职的,因为毕业证学位证都已拿到手,并且也不用像应届生一样操心毕业论文。所以,这点(即可以随时入职)可以在面试的时候稍微提一下,会为自己加分的。还有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针对这种已经是毕业后的就职活动,面试时,HR很有可能问你,你毕业后的这段时间都做了什么,或者范围更大一点,你在2010届校园招聘和2011届校园招聘期间的一年时间里,都做了什么。这个问题,大家需要仔细考虑,考虑好了,这很可能成为你的优势,如果你的回答不能体现出你这一年的收获或者成果时,换句话说,你这一年的时间并没有用来实习,或者学习新的知识时,那你和2011届真正的应届生相比,你的优势只有“随时可以入职”这一点了,或许更糟,因为HR很可能通过你这一年的“碌碌无为”的行为,判断出你可能是不思进取的一个人。所以,HR或许早已在心里反问你,我为什么要录取这样的你,而不去录取正当时的应届生们呢?所以,一句话,想好在面试时,如何让自己在面试官前面显得比应届生更有价值。
3.关于面试
首先你要知道你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这个可能在找工作的初期不很明确,特别是对学习语言的人来说,但是它应该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尽快确定。这样你才能在面试时被问到职业规划时说的不清不楚,让面试官感觉你并不是说很想做这个职位或者是说你对自己的未来还没有比较明确的规划,这样的人HR可能是不会用的,因为如果公司录用了你,你却在工作后几个月内突然发现这不是自己想要的并辞职,这对公司来说也是一种损失。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损失,公司会在众多应征者中,选择目标明确的。
其次想谈的是,实习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到底重不重要。答案是肯定的,这是我经历过N次终面被刷之后得出的结论。当然,和所应聘的职位对口的实习经历最好,就算不对口,有实习经历也比没有的强,只是你要准备好面试的时候面试官问你你为什么实习的职位是A,而面试的是B。所以,给还在大学里的学弟学妹们的建议是:能利用每个暑假和寒假尽量找实习,是很重要的,这样会使你以后找工作容易很多。
关于面试经验的积累,我三月回校开始找工作时,我不像周围的同学那样,虽然没签offer,但是却也身经百战的见识过一些面试场面,自我介绍以及常问的面试问题也差不多能很快的回答上。我那时第一次参加大型的招聘会,看到心仪的职位都没敢投简历,原因是:投简历的时候需要顺便和招聘的人简单聊几句,简单的自我介绍什么的。那时的我刚回到学校不到1天,简历都是为了这次招聘会急用临时赶制的,自我介绍什么的更是没准备,除了姓名学校,我都不知道该介绍什么。所以,关于面试经验的积累和从面试中能学到什么,我有下面几点建议:
1)刚开始找工作的时候,可以多试着去面试一些自己就算被录取了也一定不会去的职位,目的就是积累面试经验,这样等到你心仪的职位来了,你不至于麻爪。就像是经历了这么多面试后,如果现在再给我一次机会去德勤的终面,结果或许就不一样。其实不只德勤,3月到6月末之间面试的其他家也是,如果我有现在的积累的面试经验,可能很多次的结果就会不一样。
2)关于着装。一定不要因为自己觉得麻烦或者觉得穿正装不舒服就不穿正装去面试。你穿了正装去不会加分,但是你如果不穿可能就会减分。实在因为特殊情况没能穿正装去面试的话,那也一定要在面试前和面试官说明一下,他们会理解你的。
3)关于霸面。我一点也不算拥有丰富霸面经历的人,但是我认为霸面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但是要选择对霸面的对象。如果是自己很心仪的职位,那么一定要去霸面,可能结果不是我们能左右的,但是为的就是让自己不后悔!而且霸面成功的例子也不少。
原文:miaoli0403
http://bbs.***.com/thread-817062-1-1.html 感谢前辈指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