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48638 264
2010-12-31
郎咸平教授于1986年获得宾夕法尼亚(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大学沃顿商学院(Wharton School)财务学博士学位,请教:郎咸平是国际上哪类经济学家?牌第几名?他自己号称“国内第一“

唯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唯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
(The only thing more dangerous than an economist is an amateur economist, The only thing more dangerous than an amateur economist is a professional economist.)

以下全文来源:世界经理人社区
请阅读者自己思考,俺也不知道真相,只是照贴不误。请10年前大鹏证券的出来说说前因后果。
http://bbs.icxo.com/thread-36081-1-1.html

2001年初,狼咸平以所谓“著名专家”身份和大鹏证券董事长徐卫国先生讨价还价,声称自己是多麽了不得的专家、学者,自己的财务、会计是如何了不得,而对企业的数据分析、价值评估更是“国内第一”。他称“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有沃顿牌子的人有几个?,自己年薪价值100万元。

经过反复讨价还价后,大鹏高层为慎重起见,决定给狼咸平80万人民币的年薪。据知情人透露,狼咸平作为拿了绿卡的美国人和长期在香港居住的中文大学教授,这笔钱应分别给美国国税局或香港税务部门纳税,或作为中文大学的全职教授,应全部上缴给中文大学,“狼咸平不能拿了双份工资”。况且,狼咸平是背着学校来兼职捞钱的,按中文大学的校规,狼咸平是应该被开除的。拿了高薪的狼咸平还不够,提出要配秘书,于是大鹏推荐了一位研究所的男研究员,狼马上说:“不行,我要女秘书,干脆我自己来挑吧!”于是狼咸平在研究所里挑了一位刚刚从中山大学研究生院毕业的女研究生做它的秘书。同时,狼还要求大鹏提供常年包房居住的五星级酒店,于是大鹏给他提供了当时深圳最新式的彭年酒店高级套房供其尽情享用。

2001年4月中旬的一天,狼终于在大鹏总部所在地---深圳帝王大厦9楼的大鹏会议中心开始了它的“伟大而专业化的演讲”。那天,狼穿了一套淡蓝色的崭新西服,西库烫得笔挺笔挺的,油滑光光的头发收拾得象大画家凡高笔下的天空一样。远远望过去,大约1。62米左右的五短身材,脸涨得通红通红,雄赳赳、气昂昂地走到讲台前。倏忽间,女秘书有一种异样的神色。人群似乎激动起来,“专家”终于盼到了!狼站在那儿,清了清嗓门,说:“其实,我也是大陆人,山东人,只不过民国59年(1948年)的时候,我那个老父亲听到刘邓打过来的炮声后抱着一箱青岛啤酒从海上逃到了台湾。

今天,我以一个美国和香港教授的身份来大鹏讲课,我感到非常的高兴!”人群一阵哗然,有个悄悄的声音说“这跟电影里胡汉山叫的‘我胡汉山又回来了’又有什麽两样”?狼大概没有听到这些悄悄话,便开始了它的正式演讲。他象玩魔术一样,从电脑里翻出了一个又一个的企业财务报表和价值评估图表,什麽GE的,万科的,银广夏的等等。他特别提到银广夏,说“我和助手正在和某杂志合作,搞一个上市公司价值评估排名表,银广夏名列该行业的第一名和总排名的第三名,是个相当不错的上市公司。现在,我们来分析银广夏的三大报表---现金流量表、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并以次为基础,来分析它的价值”。

这是狼多年训练出来的“核心竞争力”,显得极为得意,极为自信,“这个模型是我创造出来的”,讲到兴奋处,狼情不自禁,竟然手舞足蹈起来!就在狼洋洋得意之时,讲台下的一位研究员L突然举起了手,并站起来纠正说:“狼教授,您分析的三大财务报表有诸多错误之处,您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与现金流量表之间的数据混乱,报表之间无法平衡,根本就是驴头不对马嘴!而且,银广夏的总收入、总成本和净利润之间有很多疑点之处,银广夏有违规做帐之嫌!,建议您重新修改您的价值评估模型。”

话音未落,就见狼教授气得满脸通红,脖子上的青筋爆出,眼睛气瞪的圆溜溜, 喉咙里咕咙了半天……“你,你,竟敢挑战我?!”众人愣了一下,目光便齐刷刷射向L。L依然是面不改色心不跳。其实,台下研究员个个都知道L的利害,知道他在武汉大学会计系学了7年会计后,又在一家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了数年之久,其会计学的功底在大鹏研究所无人能比。但大家在内心里佩服L研究员的时候,还是特别担心L在大鹏的饭碗。果然,在那次的演讲不欢而散后,狼教授就找L, 要L做出深刻检讨,并勒令L离开大鹏研究所。

后来,虽然在徐卫国董事长的保护下,L勉强留下来,但L活得及其难受。据说,后来,L去了一家基金公司的研究所。不久,中国证监会和税务公安部门大力清查银广夏做假事件,令大鹏同仁更感L研究员的高深功底,更知晓狼教授大白天的骗人把戏。

后来,狼教授在大鹏研究所的三件事震动了业内知情人士。第一件是他请来西安飞机公司的一位著名研究员,来跟大鹏讲课。该研究员通过复杂的飞机数据模块研究,得出了非常有意义的管理学模型。狼教授通过某杂志的发表和在小梅沙给深交所创业板企业家的讲课将其模型的知识产权硬生生据为己有。

第二件是大鹏金融工程部云集了众多的博士和教授,研究出了很多创值模型,狼咸平一不做,二不休,将有价值的东西统统据为“狼有”!狼教授在外面动不动就说:“这都是我的指导,我的成果!”其实,他狗屁都不是,狗屎更不是,他连起码的财务报表都看不懂,他怎麽搞得清企业的价值评估?有心人专门查了狼的简历,发现他没有任何会计学方面的专业化训练,他又怎麽骗到沃顿的财务学博士?看来,国人千万不要迷信,对美国大学的学历也得打假!第三件则是轰动一时的“狼咸平教授被大鹏研究所集体炒鱿鱼!”事件。

狼教授的所作所为激怒了大鹏研究所的全体同仁,于是在大鹏证券内部网上,出现了数百个炮轰狼教授的帖子,这些帖子,象山呼,象海啸,象猎人射向狼群的炸子声,齐刷刷轰向臭名昭著的狼教授!相信,如果地砖上有缝的话,老狼早钻到地底下去了!狼教授万万没有想到,民国59年的时候,他父亲是被刘邓大军的炮声赶到了台湾那个小岛上;公元2001年的时候,穿着洋装的狼教授居然被大陆网络贴子轰跑了!好在今日大陆改革开放了,狼教授还可以象胡汉山那样卷土重来,继续开始他一幕又一幕的大陆骗局。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31 15:36:57
以下全文来源:世界经理人社区
请阅读者自己思考,俺也不知道真相,只是照贴不误。请10年前大鹏证券的出来说说前因后果。
http://bbs.icxo.com/thread-36081-1-1.html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2617&page=1&from^^uid=1170440

二、沃顿教授揭露狼咸平:
“狼咸平父子在观澜高尔夫球场同时嫖娼,丢尽了沃顿的脸!”

在2002年深圳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一位著名的沃顿教授在饭桌上谈到狼咸平时,点名指出他是一个道德败坏、人品和学品均低下的“流氓教授”。“它不仅到处剽窃人家的学术成果,而且早就失去了一个做教师、甚至做人的资格!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师者,为人师表,行为世范也;文章者,教化社会,激励后人,乃千古之事也!狼到大陆居然到处行骗,真是咄咄怪事!他在纽约大学剽窃和嫖娼的‘双嫖行为’,遭到纽约大学的开除!现在,狼咸平父子在观澜高尔夫球场同时嫖娼,丢尽了沃顿的脸!”这位沃顿教授的话简直象一枚重磅炸弹一样,炸得众人顿时晕了过去!从此,狼咸平---“流氓教授”的称呼在神州大地到处飘扬!

三、某著名报刊社长:
“天欲灭狼咸平,必先使狼疯狂!”

邓小平曾经说,不争论,是我的发明。邓公的英明和伟大正在于带领中国人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如果邓公模仿俄罗斯,请几个美国的教授,设计那个看来很公平的方案(每位公民一万卢布),然后再搞一个全民的大鸣大放大辩论,那中国人民就没有今天的改革成果。

中国的改革之所以有今日的伟大成就,就是因为中国人民不信邪,不信西方的那一套固定模式,坚定地走中国自己的道路。也就是著名哲学家波普尔的“试错”和“证伪”,或如邓公所说的:“坚决地试,大胆的闯”!或如哈耶克批评的人为、先验的制度设计一样(仿佛专门针对狼咸平这类不懂装懂的二流货),那将是一条通往奴役之路,而自然演进的制度创新之路将是人类走向自由的必经之路。

如果象狼咸平设计的那样,搞“大**”,搞掉一切从事“剥削”的民营企业,国企不改革,战略投资者一个不进来,一刀切地、大一统地请几个不关痛痒的所谓专家组成董事会,然后再来一些职业经理搞公司,那中国的经济、特别是中国的银行业岂不乱翻了天!狼咸平利用演讲会、发表文章、开新闻发布会搅起了太多的争论,他达到了李登辉、陈水扁做梦都达不到的搞乱中国必先搞乱中国经济、并从中捞到大把票子和漂亮女人的梦想,他简直就是台湾情报机关派来的“文化特务”!他还洋洋得意的对记者说“我就喜欢这明星的感觉!” 好一幅“明星”的嘴脸!对此,中国学术界和中国人民只能发出震天的怒吼:“滚出中国大陆吧,为狗爬出的洞,为洞爬出的狼!”

正应了那个著名报刊社长道出的古话:“天欲灭狼咸平,必先使狼疯狂!”

转贴: 新浪首页 > 论坛首页 > 财经BBS > 经济学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1 15:37:09
一 从来不能互相说服的经济学家
对于经济学家来说,100个人常常是有着100个以上的观点,而且这些观点可以很好地共存。这往往是其它学科难以看到的盛况。于是,有人说:“两个观点截然相反的人能够分享同一届诺贝尔奖,这种情形只有在经济学中才会出现,如缪尔达尔(Myrdahl)和哈耶克(Hayek)”。
还有人说:“叶利钦有100个保镖,其中有一个想谋杀他,叶利钦不知道他是谁;克林顿有100个经济学家,每次决策前克林顿都听取这些经济学家的意见,但是每次只有一个人讲对了――而且每次都不是同一个经济学家。”看来克林顿的麻烦比叶利钦更大。”
基于经济学家总是互相攻击的现实,也有人总结了所谓“经济学家第一定律”:“对于每一位经济学家,都有相应的、观点相反的经济学家存在。”这这是一种有意思的共生。
还有人把经济学家的这种互相不能说服的危害推进了一步,指出:“唯一比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业余经济学家;而唯一比业余经济学家更危险的,是职业经济学家。”(The only thing more dangerous than an economist is an amateur economist, The only thing more dangerous than an amateur economist is a professional economist.)

二 又聪明由“愚蠢”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掌握了经世济民的大道理,应该是十分聪明,这也有许多故事来证明;同时,经济学家也常常被嘲笑成“愚蠢”的代表,这也有一些故事来证明。看来,这本身应该成为一个值得立项研究的重大课题。 有人说:“经济学家就是这样一种人,他并不知道他所谈论的,但是,他让你觉得这是你的错误。”从这句话,很难判断人们是觉得经济学家聪明还是愚蠢。
杜鲁门也曾经被经济学家的含糊其辞折腾过。杜鲁门总统尝恨恨地说:我希望找到一个只有一只手的经济学家。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在提出经济建议时常说:“一方面(On one hand,英文字面意义为“在一只手上”)···另一方面(on the other,英文字面意义为“在另一只手上”.)”(President Truman once said he wants an economic adviser who is one handed. Why? Because normally the economists giving him economic advice state "On one hand and on the other...")
在对经济学家的幽默中,也有旗帜鲜明地称赞经济学家的智慧的。说是三个经济学家和三个数学家一同外出乘车旅游。去的时候,三个数学家买了三张票,而三个经济学家只买了一张票,数学家心想:“这下经济学家要被罚款了”。但是,当查票员过来时,三个经济学家一起躲进洗手间。看到有人进了洗手间,查票员就紧紧跟到洗手间门口敲敲门,躲在里面的三个经济学家递出一张票,查票员看看就算了。数学家们觉得这是一个节省开支的好办法,于是,在回来时,三个数学家只买了一张票,准备如法炮制。奇怪的是,三个经济学家连一张票都没有买。上车后,数学家一看到查票员就躲到洗手间,当数学家听到敲门声就把买的一张票递出来,但是票并没有还给他们。为什么?因为经济学家敲门后把票拿走,并躲到另外一个洗手间中。 但是,也有不少学者旗帜鲜明地声明关于经济学家“愚蠢”的观点。在著名经济学家克鲁格曼Paul Krugman的一本著作"Peddling Prosperity: Economic Sense and Nonsense in the Age of Diminished Expectations"(1994)中引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印度的经济学家在向他的学生解释他个人领会的转世再生理论:“如果你是一个尽职尽责的、高尚的经济学家,你将转世为一个物理学家;如果你是一个邪恶的、水平低下的经济学家,那你就将转世为一个社会学家”。 也有通过物理学家来拿经济学家开涮的。硕士爱因斯坦碰到三个新西兰人。为了打发时间,他们聊了起来。为了有针对性地聊天,细心的爱因斯坦先了解他们的智商。第一个人回答说智商是190,爱因斯坦很高兴:“我们可以讨论原子物理学和我的一些理论观点”。第二个人回答说是150,爱因斯坦说:“我们可以讨论新西兰为追求世界和平所确立的核不扩散条约”。第三个人回答说智商是50,爱因斯坦稍作踌躇,然后问道:“你预计明年的财政赤字是多少?”据网上介绍,这个笑话刊载于经济学界颇有影响的英国《经济学家》杂志1992年6月13日。经济学界对此没有激烈抗议可见经济学家的心态应该说是比较平稳的。
加尔布雷斯(John Kenneth Galbraith)似乎对经济预测比较反感。他说:“有两类经济预测专家:一类是并不知道经济状况的;另一类是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与此有同工之妙的幽默是比特(Laurence J. Peter)所说的:“经济学家是这样一种专家,他明天就会知道,为什么他昨天预言的事情在今天没有发生。”
经济学家追求的是经世济民,因而政策主张总是希望能够被采纳。但是,Alan S. Blinder 的 “摩非经济政策定律”给出了当头棒喝:“经济学家在他们最为了解、也最易达成一致的领域,对政策的影响最小;而在他们最不了解、分歧最大的领域,对政策的影响最大。”

三 双脚并不立在地面上的经济学家
尽管经济学是经世济民之学,但是,为了保证分析的严谨和推力的严密,经济学家要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来,作出许多假定。于是,有不少人认为经济学家是“双脚并不不立在地面上”的脱离实际的人物。这个平价来源于一句戏语:“经济学家和商人有什么区别?经济学家的脚并不放在地上,而商人则把四只脚都放在地上。”至于经济学家所醉心其中的经济学,似乎用处也不大。有语为证:“经济学在什么时候最有用?经济学只是在招考经济学家时才最为有用。”
经济学家自己也对自己的学生自嘲:“经济学并不能保证你不失业;但是,当你失业时,经济学可以让你明白你为什么失业。”
也有人认为经济学家讲的都是对的,但是没有什么用处。说是有两个热气球爱好者乘坐气球,结果被大风吹得偏离了方向,于是他就将气球的高度降低,以便找一个人问问现在飘到哪里了。这时候刚刚过来一个人。一个热气球爱好者问道:“请问我现在在哪里?”那人回答:“你现在在热气球下面。”这时,另外一个热气球爱好者说:“这个回答完全准确,但是绝对毫无用处。这个人一定是个经济学家。”
对于经济学的脱离现实,也有幽默得比较抽象的。Peter Kennedy在其著作 "A Guide to Econometrics" (MIT Press, 1992)中指出:经济学就是这样一种艺术,它从未经证实的假设、到预定的结论间来描画曲线。
经济学家常常要设立很多的假定。萨缪尔逊于是讲了一个故事:一个物理学家、一个化学家和一个经济学家漂流到孤岛上,十分饥饿。这是海面上漂来一个罐头。物理学家说:“我们可以用岩石砸开罐头”;化学家说:“我们可以生火,然后将罐头加热”;经济学家说:“假设我们有一个开启罐头的起子”。
经济学上的一些分析方案所现实生火中常常县份十分的可笑。说是三个计量经济学家出去打猎,远处跑过一只鹿。第一个计量经济学家开枪射击,没有打中,只是偏左一米。第二个计量经济学家开枪射击,也没有打中,只是偏右一米。此时,第三个计量经济学家并不射击,而是以胜利者的口气叫道:“我们确定了它的位置,我们能逮住它了。”

四 简洁的、节约感情的经济学家
经管经济学的著作汗牛充栋,但是在书摊上依然可以看见“五天成为经济学家”之类的小册子。这实际上从另外一个方面显示了经济学的简洁。当然,经济学在讲求简洁时,自然也就不分析感情等等因素,而是用冷酷的“供给”、“需求”、“成本”、“效益”来剖析人们细目中温情脉脉的结婚生子等活动,如贝克尔的家庭经济分析。于是也有人说:“经济学节约了感情。”
经济学的简洁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供给和需求的广泛而深刻的运用。所以有人说:“会说供给和需求的鹦鹉也是经济学家。”这有另外一个故事为证:一位哈佛大学的学生在网上讲了一个自称是真实的故事:一天,快上课了,这位学生匆匆忙忙地往教学楼赶,偏偏这个时候电梯十分紧张;他发现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阿罗也在一楼等电梯上楼。但是,接连几部电梯都是开往地下室。这位学生叫道:“真是的,为什么每个地下室的人偏偏都要在这个时候上楼凑热闹!”阿罗立即严肃地纠正他:“你把供给和需求弄混淆了”。 经济学的简洁在于问题总是那些问题,但是答案却在一直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说是一位经济学家回到母校,他在校是对考试很有热情,所以对于当前学生的考试题目十分感兴趣。于是他到教授那里找到了目前正在运用的试卷。令他惊讶的是,这些试卷上的问题与他10年前回答的一样。教授看到他一脸迷惑,不禁哈哈大笑:“经济学就是这样,问题总是一样的――只是答案在不断变化。”
经济学的冷冰冰自然也不会逃脱人们的幽默。说是一位颇有身份的教授即将结婚,他衣冠楚楚地到珠宝店为他的未婚妻选购结婚戒指。好心的珠宝店老板认真地为他选购,并告诉他,只要他再另外花20美元,就可以将他未婚妻的名字刻在戒指里面。教授连连摇头,“不行,不行,这样的话,会降低戒指转卖时的价值”。珠宝店老板大骇道:“你怎么能够这样说,难道你是一个街头小贩吗?”“不”,这位教授回答,“我是一位经济学家”。

五 乏味又有趣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家到底是十分有趣,还是相当乏味,也是一个争论很大的问题。
经济学家有时是十分有趣的。这种有趣有时还表现为一定的杀伤力。话说美苏两国冷战时期,常常互相炫耀实力,表彰破坏对方实力的有功之臣。一次苏联大阅兵,坦克、部队走过,斐济飞过之后,走过来10位身着黑色服装的人。旁观者好奇地问:“他们是刺探美国情报有功的间谍吗?”一位克格勃官员回答说:“他们是经济学家,你们可以想想,我们曾经把这些经济学家送到美国,结果给美国经济造成了大多的混乱。”
经济学家的有趣表现在他的职业:“经济学家通过解释其它人为什么贫穷而变得富有。”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坦率:“我宁肯含含糊糊地对,也不愿严谨无误地错”这句由凯恩斯说出的话让大家觉得很有意思。经济学家的有趣也表现在他的遮遮掩掩:“经济分析就象比基尼,其所暴露的都是重要的;但是其所掩盖的,却是致命的。” 经济学家自然也难免给人留下乏味的印象,以致于使大家对于经济学家的不满延伸到经济政策专家身上:“经济政策专家没有律师的严密,不象神学家那样身体力行,但是比经济学家更能卖弄学问。”经济学家的乏味也被好事者狠狠攻击了一下,当然从故事中我们还找不出为什么经济学家乏味的原因。说是一个妇人被确诊患了绝症,医生说她只能活半年时间。这位妇人十分热爱生命,所以十分痛苦,医生于是建议她嫁给一个经济学家,妇人奇怪地问:难道经济学家可以治好我的病吗?医生说:不是的,但是你如果与经济学家结婚,就会觉得半年也是十分漫长的。 于是,就有人说:“应当说,哥伦布是第一个经济学家。当他出发去寻找美洲大陆时,他却不知道自己该往哪里去;当他到达美洲大陆时,他也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但是,他的所有活动都是由**无偿支持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1 15:38:11
3# xnv

      郎教授大名鼎鼎,如雷贯耳,就是不明白:他到底在经济学家中排第几名?
       请知情者证明或者证伪?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1 15:54:00
他是金融学家,具体是研究公司治理的,活跃的时期他在几个国际最顶尖的期刊上内所发的论文数量总和可以在全球排名进前十。 1# xnv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31 16:12:14
他在金融类top journal上发表的论文的数量,在国内应该无人能出其右。这个google scholar里输入Larry Lang,很容易可以找出来。

金融学这个学科在国内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学的分支,在教育部对学科的分类里,也把金融学当成是应用经济学下面的分支。最近才单列出来,作为一级学科。

老郎是搞金融的,在国外,金融学和经济学基本上是分开的,很多大学的系也是叫school (or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在国内因为一直把金融混成经济的一部分,所以说老郎是经济学家,其实老郎是搞公司治理的(corporate governance),他关于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论文,现在还有很高的引用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