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5711 7
2011-01-01
我研究了四十年哲学,最近写了两本书《非线性哲学漫谈》和《非线性哲学简介》。我要告诉大家的是,人类的发展史,实际上是人类发明的工具的发展史,离开了人类发明的各类工具,人类本身并没有什么进步——人类不用代步工具的行走能力不比原始人强、人类不用生产工具的生产能力不比原始人强、人类不用思维工具的能力不比原始人强——把一个现代婴儿放入原始部落抚养长大,他不会比该部落的其他婴儿强……

我注意到了日常生活中一个最常见的事实——就是我们在进行1+1+1的运算时,任何人都只能得出同样的结论(=3),也就是说,人类在进行这类数学思维时,不管你的民族、国度、语言、学历、喜好、习惯……如何千差万别,所有个体人思维的特殊性都被忽略了,显现的是精确的统一的共性。所以现代人在进行这类思维时,显示的不是人类本原的思维特征,而是思维工具(数学)的思维特征,由此可见,现代人在思维的时候,实际上是频繁的在使用着思维工具的。



随即我用遗传和继承的本质差异,来作为判断人类本原的思维和思维工具的思维——这两种不同思维的分水岭,并进一步验证了人类(特别是现代人)在思维时需要思维工具的说法,因为思维工具(譬如数学)的思维能力,只能靠继承得到,数学家也无法通过遗传,将数学思维能力遗传给他的后代。这个结论很容易推广到语言、各类学科、哲学……等领域。而不管什么时代出生的婴儿,与动物一样,一出生就能找奶吃,很快就会做爬行、抓物等各类动作——这是肢体在非常复杂的模拟思维指挥下才能做的动作(仿真模拟思维的复杂程度和难度,制造机器人的工程师们最有体会)。由此,我确信现代人的思维能力有两种,一种是用思维工具思维的能力,这是靠继承才能获得的;另一种是本原的思维能力,这是靠遗传获得的。

在得出这个结论后,我进一步研究了人类本原的思维特征是什么,我从研究人类天生具有的信息传感器入手,发现人类拥有的所有信息传感器,都是模拟信号接收器,而人类的肢体,也只能接收模拟的神经信息,加上人是一个高度和谐的机体,因此推断出人脑实际上是一台“模拟计算机”,人类本原的思维特征是模拟的。



随即我再进一步研究,为什么上帝创造的人类,“配备”的是模拟计算机和模拟信号接收器呢?很快我就发现,那是因为上帝是按自己的摸样创造了宇宙中的一切,包括人类。真实世界是非线性的,因为真实世界中只存在模拟量,不存在数字量,上帝创建的宇宙和生存在宇宙中的人类,是高度和谐的,人类(和动物)只有天生具有模拟思维的能力和感受模拟信息的传感器,才能确保人类在还没有创造思维工具的原始人阶段,也能生存、繁衍、和发展;也确保每一个个体人在出生以后,依靠遗传,就能获得吃奶、爬行等“本能的动作”,以满足生存和成长的需要。



两点一直线是个常识,两点间可以有无数条曲线,这条直线就是两点间一切曲线的线性特例、线性共性,它是唯一的、确定性的、线性的,因而两点一直线的理论(譬如,欧氏几何、牛顿力学、代数……),被人类毫无选择的作为人类共居交流思维的工具,搭建了全球统一的标准、协议、坐标系、货币交换系统……在这样的平台上,人类才能互相交流和共享思维的成果,互相精确的协调、合作、和交往。

但是线性理论对非线性的真实世界的描述,只能是一种逼近与近似,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线性理论都开始向非线性发展——牛顿力学发展到各类非线性的动力学、量子力学、相对论……欧氏几何发展到各类非欧几何、分形几何……代数发展到非线性的抽象代数,数学研究的重点已经不再是算法,而是数的结构、方程的结构、流形、数的连续性、直至模拟代数的创建……

从线性发展到非线性,是人类认知世界的必然规律。

蒸汽机的发明,使人类社会进入工业革命时代,各类机器极大的拓展了人类肢体的能力;计算机的发明,使人类社会进入思维革命时代,各类计算机极大的拓展了人类线性思维的能力;计算机网络(通讯)的发明,使人类进入了信息革命时代,借助网络,计算机如虎添翼,使人类社会的发展拓展到虚拟世界……这一切,都是人类思维的线性发展阶段。

非线性理论的被创建,必将使得人类社会进入第二次思维革命时代,混沌、分形、孤立子、自组织(耗散结构)等理论已经逐渐成熟,在这些理论的指导下,人类的实践已经发生了质的飞跃——采用光孤子的通讯技术,突破了传统光纤传输距离、传输质量、传输信息密度和速度的极限,搭建了思维和信息的高速公路网,使得人类共居的平台进入全新的虚拟阶段……

各类交通工具的发展,将物理位置对人类物质产品的生产和交换的制约日益削弱、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将物理位置对人类精神产品的生产和交换(共享)的制约日益削弱……

现在制约人类进一步快速发展的,就是人类的思维模式、思维工具——线性思维模式和线性思维工具……

无奈的是,作为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结晶的哲学,大大滞后于自然科学的发展,滞后于人类社会的发展了,所以我创建了非线性哲学,非线性哲学研究的,就是两点间一切曲线的非线性共性……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百度文库》和《豆丁网》上下载我的相关书籍和文章,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人类存在的历史,是一部人类不断进化的历史,但是我可以确定的说,人类再进化,也不会改变人脑是模拟计算机和人体所有的信息接收器都是模拟信息接收器的事实;也不会改变遗传和继承的本质差异。人类本身的“模拟系统”本质,不会因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变成“数字系统”;与此相同,自然界存在了更长的历史,但是自然界的模拟本质也永远不会改变。

中国在这个世纪的崛起是必然的,中国必然崛起的内因,恰恰就是因为这个世纪是人类的思维注定要向非线性层面高速发展的世纪,中国传统文化和哲学的内涵就是非线性的,因为中国的文字是象形字,是模拟量的连续结构系统,其本质是非线性的;西方文字是数字量(符号式)文字,是离散结构系统,其本质是线性的。一国的文字决定了该国的文化和哲学内涵,中国人在非线性思维的发展阶段,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祝各位新年快乐!

谢谢!

商与儒(余季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 16:04:14
首先祝您元旦快乐!
其次要讲的是您所谓的创建“非线性哲学”,这不过是将中国老祖宗的遗产自我封闭式提炼而已,最多用所谓的复杂性系统科学流行的名词包装了一下而已。因为所谓创建一门哲学,要得到后人的创建资格承认是多么的困难,就凭您以上讲述的这些,我发现您远远不够资格创建一门哲学学科,最多是自己的探索而已,因为您连梳理前人成果和创建学科的方法都没掌握(比如您对哲学的严谨分析远不够深入)。而且您连非线性科学的复杂性系统科学学科群的正门都没进,而这一方面,您看到或未看到的大量成果其实远远不够创建一门哲学学科。现在需要做的,是对前人最新的成果综述并进一步的开拓,当您有几十本研究成果,或后人有大量的高质量文献引用您的成果时,后人才会承认您的开创性地位;否则如果所谓的成果得不到后人的承认和继承,只会是又多了一片荒田而已。
最后祝您取得真正的成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 16:05:13
此文,很好,看了之后,受益良多,加油

希望有机会看您的书,谢谢,看来要出大师了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 21:13:15
谢谢两位的回帖!也谢谢fengdingyi 的评分、和斑竹的奖励!

TO shwany 先生:


谢谢你的回帖和意见,更感谢你的鼓励!


先生看了这篇文章后得出这样的结论,是很正常的,即使先生读了我这两本书,得出这样的结论也是正常的,因为我还没有写第三本书《非线性哲学体系》。


我用《非线性哲学漫谈》和《非线性哲学简介》两本书来为自己的第三本书做铺垫,有三个原因:


一是语境的问题:语言是人类创建的最重要的思维工具,现代人思维已经离不开语言——你深夜一个人蒙在被子里苦思冥想的时候,能不用语言思维吗?不用语言的思维能与人交流吗?语言的本质是线性的,词汇的概念、语言蕴含的逻辑(语法)都是人为强行规定的,是以形式逻辑为基本准则的,否则大家就无法用语言交流思维。与一切线性系统一样,在精度不高的时候,语言是很好用的。但是,当我们企图用语言去描述非线性系统时,语言的线性局限就会显现,就像我们要交流相对论的时候,如果用线性的欧氏几何作为几何语言就不行了,因为相对论的“几何语境”是黎曼几何,欧氏几何是一切非欧几何的线性特例——平面几何。我们也不能用罗氏几何,因为在罗氏几何中,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黎曼几何大于180°)、测地线的曲率<0(黎曼几何>0、欧氏几何=0),π的值也不一样……同样道理,我要论述非线性哲学观点,却只能用大家所熟悉的线性语言,也会很困难,同样的词汇,我们实际上的概念是不同的。


二是思维模式的问题:习惯线性思维的人,认为真理只有一条,谬误千千万万。我认为真理千千万万,谬误至少一条——就是两点一直线,因为真实世界是非线性的。欧氏几何是个典型的例子,飞机跑道是处处水平的,但它不是平面,而是个曲面;在地球上两点间修一条“笔直”的隧道,它确实是两点间最短的距离,但是除了中间一点,其他任何一点都不是水平的,汽车在这样的隧道中开,一定是在一个碗型的跑道上先下坡,再上坡;而在地面沿这两点修筑的高速公路,按欧氏几何来看,一定是“曲线”,但是按牛顿定律判断,只要忽略摩擦力和空气阻力,汽车在这条路上只要具有初速度,就能不再消耗能量,匀速的运动到另一个端点……同为线性理论的欧氏几何与牛顿力学在这里打架了!更普遍的说,很多人认为真实世界中所有复杂系统的本征态是线性的,我的观点正相反——真实世界中一切系统的本征态都是非线性的,线性是特例,更是人类习惯于用线性理论去逼近、近似描述的“理想态、静止态”,因为习惯于线性思维模式的人,习惯于用各个线性态去理解、叠加、和综合复杂系统……


从这个角度讲,线性理论被选作为人类交流思维的工具,恰恰不是因为它的“真理性”,而是因为它的“谬误性”,相对非线性的真实世界,线性理论是一个唯一的、确定性的谬误。当然,线性理论也具有科学性和合理性,它的科学性,就是线性理论是一切非线性理论的线性共性;它的合理性,就在于线性理论的“确定性、唯一性、可叠加、可分割、局部之和等于整体、可逆、可精确复制、易理解、易推广”……这是人类群居所必须的……所以任何社会(不管社会多发达)的婴儿,都必须先学习线性理论,否则就不能在社会上生活……


我在与朋友交流非线性哲学观点时,发现思维模式差异的最显著表现,在于“整数维三维空间观点”和分数维空间观点上,因为前者是离散结构系统,后者是连续结构系统。无奈非线性系统都是连续维度的分数维系统,用整数维的观点是无法理解连续结构系统。与欧氏几何一样,整数维三维空间其实是非线性连续维度系统的线性特例。我在《概率理论的线性局限——生日悖论是个谬误》一文中指出(网址:

http://wenku.baidu.com/view/7e11e1ea81c758f5f61f67c0.html


我们现在所有用笛卡尔坐标系表述的系统,都是离散结构的系统,我们平时所看到的所有显示屏(电视、计算机、仪表……)和所有的报表图像,都是整数维三维系统,我们看到的所有的点,都是精确的X轴和Y轴的交点,实际上真实世界系统中绝大多数的点,都不在交点上,譬如,谢尔宾斯基海绵,就是表面积无限、却不占据空间体积的曲面,数学家已经证明,任何曲线都可以存在于谢尔宾斯基海绵中。我们很容易把两维笛卡尔坐标系想象成一个围棋棋盘,就像所有的棋子只允许放在交点上一样,所有的点只能出现在交点上,否则就没有一对唯一确定的XY坐标数据与之对应——问题是,更多的点不在交点上,整数维系统对这些点是看不见的!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一下这篇文章。


问题更在于,整数维三维空间观念的空间结构局限性我们很容易看到,也容易想通,譬如,我们把一个半圆投影在X轴上(直径与坐标轴重合),我们可以说,半圆上的点与直径上的点是精确一一对应的,因此,它们的点数是一样多的,为什么它们的长度不同呢?因为圆弧上的点与点之间一定有空隙,但是这些空隙是没有坐标可以表达的,所以,圆弧上的点,占据空间的能力大于直径上的点,也就是这些点的豪斯道夫维度具有大于拓扑维度的分数维……这很容易理解。但是,概率理论的线性局限,显现在整数维空间观念在“序结构和功能结构”上的局限性,就不是那么容易被大家理解了……


所以,维度观念的差异,是我论述非线性哲学观念最大的瓶颈,因为标度、精度、尺度的变化,都与维度无关,当我们具有不同的维度观念时,我们都在讲标度、尺度、精度……实际上说的不是一回事!


从哲学角度讲,整数维三维空间观念,就是一种有边界的对立统一,而非线性的连续维度观念,是一种连续的对立统一。麦比乌斯圈是个典型的例子——在这个圈上,每一点都是正面与反面精确的对立统一,但是,它整体的正面与反面却是连续的统一,因为它只有一个面、一条边界。所以,不是好人做过头就变坏人、真理多走一步就是谬误……


三是存在形式与存在内容的统一问题。非线性哲学的结构(论述方式),也是我头痛的一个问题。我们太熟悉公理系统了,不用公理系统建立的系统,就难以被大家认同是正宗的学术系统,问题是非线性理论不是两点间一直线,而是无数条曲线,是混沌和分形系统,是没有边界的连续系统,形式与内容都是连续的统一,就像KOCH雪花图形那样,它可以在任何一个有限的面积中存在,却具有无限的周长(可用数学精确证明),因为它是分形系统,它的周长具有大于一维的分数维,实际上周长就是面积的一部分……


受字数限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 21:15:57
接上……
所以我在第二本书的最后一篇文章《非线性哲学简介》中写道:
非线性哲学研究的是一切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共性,其实,这个共性就是“最小作用量”原理:
光在反射时,入射角等于反射角,是因为这种情况下光的传播路线最短;打台球时,球碰到边库后的反弹,入射角也是等于反射角的。其实两者的原理是一样的;光如果走任何入射角不等反射角的路线,都比这个路线要长,这一点很容易用几何证明,利用对称的原理,我们很容易发现,当入射角等于反射角的时候,光线走的路径实际上是等效的“两点一直线”。


光在太空中传播,走得路径也是直线;光在均匀稳定的介质中传播,走的也是两点一直线的路径,小孔成像就是一个例子。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显现了光在通过不同介质时,选择了一条传播时间最短的路线;

电路中并联电阻上电流的分配原则,就是使得在这些电阻上消耗的功率之和最小;
悬链线的形状,使得下垂的系统在引力场中具有最小的总势能;

抛物线是被抛系统的运动轨迹,这种轨迹使得该系统在抛物线的任何一点,动能加势能的和为最小;其他任何曲线都做不到这一点;

圆是周长一定的情况下,面积最大的形状;球是表面积一定的情况下,体积最大的形状;
稳定在玻璃板上的球(水珠、水银珠)成为某种形状的椭圆,是因为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椭圆比球增加了表面积,因而增加了表面张力势能,但是椭圆降低了重心,因而降低了系统的势能。这两种作用的平衡点,就是使得该椭圆球的表面张力势能加上重力势能的和为最小;

六角形(蜂窝状)是平均分割空间用料最省、空间利用效率最高的形状;KOCH雪花图案是占据面积最小、周长无穷长的最简单图形;孟格尔海绵是占据空间体积最小、表面积最大的结构;

康托灰尘、KOCH曲线、谢尔宾斯基地毯……都是用最简单的结构、过程、和操作,产生的被线性数学系统视为最复杂系统的分形系统;

无限循环小数是数系中最简单、最容易表达和理解的分形系统;
用无穷边数的圆的内接正多边形对圆做模数转换,是精度最高(误差最小)的方法;

欧拉发现的上帝的公式,是最简洁最完美的数学公式,它用最简单的连接把数学中最常用的几个项统一在一个公式中;

三原色是构成一切颜色的最简约的基本粒子;点线面是构建平面几何大厦的最简约的基本粒子;“长宽高”是组成空间系统的最简约的基本粒子;“上下、左右、前后”是表述系统的静态空间位置或动态位移的最简约的基本粒子;“或、与、非”是组成所有形式逻辑系统的最简约的基本粒子;电磁波的电场、磁场、传播方向(粒子运动方向)三者正交,其中电场对立统一于正与负、磁场对立统一于南与北、光子(粒子、物质)对立统一于虚与实……三维正交是描述空间结构和功能结构“互相独立、互不干扰的最简约结构”;

三维空间中存在的一切物质体系,实际上都是由无数的“点”做各种高速运动形成;

重力和惯性是上帝管理地球万物的最简约法则,牛顿定律是这两个法则的具体描述。没有这两条法则,万物都随意的漂浮在空中或胡乱行走在地面,世界一定会乱成一团……
重力使得水总是往低处流,太阳使得水变成水汽往上升,上帝只用地球和太阳两个星球,就管住了全球各种形态的水的运动;虹吸现象是水在毛细管中往高处流的特例,解决了所有的植物不会造水泵的难题,又确保了人类不能用此来制造永动机;

光和声音是人类感知世界最重要的媒介,它们的存在形式是同样的简单——波;正弦波是最简单的振动——简谐振动的运动轨迹,各类正弦波的叠加,可以形成各种复杂的波(包括方波),但正弦波又是最简单的波,因为它是螺旋线在平面上的投影,而螺旋线又是做圆周运动的系统在时间平面上的投影,所以,正弦波和螺旋线是圆在时空结构上最小作用量原理的一种动态表现;

密封在箱子中的糖水与清水虽然温度和压力一样,但是“序”不一样,上帝一定要把这种“序能”消耗完才罢休(见第一本书中我举的例子);
永动机的被否定,是因为包含有永动机的系统可以不遵循最小作用量原理,这是不符合宇宙的经济原理的,所以最好的经济学家——上帝,不允许“0作用量原理存在”,所以永动机是不可能存在的;同样的原理,熵增是被肯定的;

绝对零度不能被超越,是因为超越绝对零度以后,一切都不再运动,也不存在互相的作用,最小作用量原理会失效,这是上帝不允许的,所以绝对零度不能被超越;

光速一旦被超越,物体的质量会变得无穷大,最小作用量原理会失效,这是上帝
不允许的,所以光速是不能被超越的;
司法体系存在的原因,就是它能把维持社会道德底线的成本之和降到最低;
诚信体系存在的原因,就是它能把社会交易成本之和降到最低;
和谐社会的优势,就是它能把克服社会摩擦的成本之和降到最低;
循环经济模式的优势,就是它能把自然资源消耗成本之和降到最低;

分形是宇宙间一切系统存在的内在法则,这些分形系统共同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宇宙,却具有共同的简单特点——自相似性、分数维、标度不变性;波动是一切系统运动的基本模式,不同的波只是不同的分形;分形理论是描述一切系统结构的最简约的理论;

混沌是宇宙间一切系统运动和变换的内在法则,它统一了规则与不规则、必然与偶然、有序与无序、确定与不确定、周期与非周期、微观与宏观……混沌理论是描述一切系统序的最简约的理论;

孤粒子理论揭示了波粒二象性的本质,它告诉我们,波粒二象性不仅存在于微观尺度,也存在于常规尺度与宏观尺度,孤子是能量与物质、波动与粒子(包括宏观“粒子”)运动与变幻的统一;我相信在人体的神经系统中传播的所有信息,都是孤子,因此在同一个系统中传输着各种不同的控制信号(譬如,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机能的控制信息、指挥应对病菌侵入的免疫系统信息、指挥肢体运动的信息、因思维的结果而产生的各类信息……)时,都不会“撞车”,都能从控制中心直达神经末梢,并各自反馈回来自外部或内部的执行指令结果的信息;孤子理论是描述波与粒子、能量与物质变幻和运动特征的最简约的理论;

自组织是宇宙间一切耗散结构系统存在的组织形式,它揭示了系统在空间结构、功能结构、时间结构上的有序性,以及获得这种有序性的成本(耗散);自组织理论是描述包括生命体系统和非生命体系统的最简约的组织机构理论;
共振是各种系统从混杂在宇宙中的一切波中,选择该系统最需要的一种波的最通用的模式。共振能用最小的能量摧毁一座大桥、能让最简单的矿石收音机收到不同的电台、能让我们最高效在最大的频率范围发出我们需要的各种声音、让动物(包括人类)嗅到各种气味、尝到各种口味、甚至让机体发生各种过敏反应……共振是一切以波的形式运作的系统的最高效最简约的模式……

非线性理论是横断的、交叉的、互相融合的,是最小作用量原理在描述各种系统不同特征时的具体化表述……
凡此种种,让我意识到,千姿百态、变换无穷的宇宙中,万物貌视各自独立地存在与运动在时空中,实际上在所有的现象背后,都有内在的相互联系、变化规律、和内在的必然性——最小作用量原理,也就是一切非线性系统的非线性共性……
时间关系,先写这些,欢迎先生继续批评指教!我现在迫切需要听到各种不同意见,因为我确实觉得如何来写《非线性哲学体系》是个大难题,正如先生所说,我不希望我写的东西是不被大家认同的……

再次感谢先生的回帖和意见!

商与儒(余季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 01:59:32
祝各位新年快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