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5080 12
2005-01-17
可否提供英文期刊论文阅读网址,如SCI,经济学家,经济学前沿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1-18 18:27:00
市场有升值压力而央行要维持低汇率,就要在公开市场上买入外币资产,抛国债和央行票据,前者利率低于后者,造成央行在市场交易中亏钱。这是央行维持低汇率的直接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18 20:47:00
陷入“人民币升值压力-国际游资涌入-资本溢价-升值压力加大”的恶性循环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1 20:31:00

央行为维持汇率稳定而收购外币,等于投放本币,收购越多,投放越多,从而形成本币“对外面临升值压力”、“对内面临贬值压力”的“两难”局面。

为了冲销(sterilize)多投放出的本币,央行必须采取措施回笼本币(做对冲),比如出售央行票据回收本币。而央行票据的收益高于本币的收益(这种收益对公众来说是收益,对央行来说是成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2 16:54:00

上面的分析都有道理,但没直接回答楼主提问的问题

简单说就是央行不得不对冲越来越多的基础货币投放,导致央行票据发行量被动高速增长,造成对冲的财务成本激增

另一方面,央行持有的外汇资产多以美元国债形式保存,目前两种资产名义收益率对比是:

三年期央行票据发行票面利率约为 4.10% 5年期美国国债的YTM大约是3.7%

然而,如果考虑到通涨率,真实收益率究竟是否一定是中国高,还很难说,原因一是大陆的统计数据可靠性差,二是大家最关注的CPI指数所取的数据不能完全反映整个社会实际价格变动,比如住房价格就没包含在CPI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1-25 21:36:00

楼上说的有道理,但是使用数据上不应该拿央行三年期的利率和美国五年期的比较, 时间越长风险贴水越高. 如果研究货币是不是用隔夜的央行拆借利率好一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