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同学写的,看完之后很有感触。转贴至此,共勉!
很多人想创业,我也鼓励学弟学妹们一毕业就创业,因为我知道刚毕业就创业基本上都会失败。这个失败会让你很痛苦,但也会让你更执著;很多人想到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去闯,但是怕自己在大城市中被埋没,其实只要你勇敢地迈出那一步,你就已经立足了。谨以此文送给那些想创业、想北漂的学弟学妹)写在2011年元旦
( l- i) A% D1 O0 b% u6 d: \3 {
当我一觉醒来,发现我已经从去年睡到了今年,人类的脚步已迈入了2011年。
2010年对于我来说是与众不同的一年,它不仅仅是本命年,更因为它是我创业失败后的第一年。这一年是转折与彷徨、激情与烦恼的交融。尤其是烦恼,多于快乐。前几天,和妹聊天的时候,我说创业失败的痛苦不仅仅只是在失败的瞬间,而在于失败以后的很长一个过程,一年甚至更长时间。
2010年2月,我带着女朋友翠以及失败的苦楚回到了家。家永远是最好的避风港,在家里的那一段时间是我至今觉得最安逸的一段日子,热闹的春节喜庆氛围暂时冲散了我的抑郁,没有去想我欠了多少钱、我还能不能再重新开始……
世界上最需要感激的人永远是家人。
2010年3月,告别了家人,我开始了新的征程。我和翠在校内东台找了一间出租房。她边做实验边等待她的考研成绩。我则边处理创业失败后的一些琐事,边开始另谋生路。这时,我面临了第一个转折。
在一次农产品展销会上,我认识了一个老伯,他是一个退休老干部。虽然年近六旬,却激情不减,仍想自己开办一个农场。他希望我能参与他的农场的管理。他的农场也是在一个山头,比我们当初创业的农场条件更加艰苦,没有修好的路,没有电,其实就是一个孤零零的山头。他给我们提供了周边较好的生活设施以及其他支持。于是,我找了两个人,他们都想创业;也找了块地,学校无偿提供的,可以做为中转站。我们为东山再起做了很多前期的准备。这时,翠的考研成绩出来了,离北大的英语分数线差了两分。这意味着,她奋斗了两年的目标,从新归零。我安慰着痛哭的翠,我能理解她的痛苦,因为我们同命相怜。最后她收拾了行李去了北京,希望还能够找到一丝被录取的希望。而我,也居然做出了同样的决定,在她离开后的几天,也北上去寻找新的希望。时到今日,仍然有很多人认为我当初北漂的决定是因为翠。其实,现在想想,我自己也不知道到底是不是为了她。可能有很大的一部分因素是因为人在失败后,总是想到一个新的天地去证明自己吧。至今,我也不知道当初的选择是否正确,如果我当初不离开,那我名义上就是一个真正的创业者了,有理想,能坚持。而离开了,我依然怀抱梦想,只是没能及时去实现。
2010年3月28日,一个十分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我离开了生活了五年的城市,来到了所谓的祖国的心脏——北京。下了火车,翠来接我,她依旧可爱。因为我即将要投宿的哥们还没下班,我们坐了一辆直达中国农大的公交。这是我来北京除了火车站后,落脚的第一站。一直对北京有种畏惧,在这天子脚下,在这人才济济的地方,我能否生存的下来。对于一些当初只有在电视或书上看到的名牌大学,更是充满了畏敬,因为进入这里的人都是在高考的战场上把我踩到了脚下。到了学校门口,我们行李寄放在了门卫那,当然这是翠做的,那时的我极度缺少自信,进门时连门卫都不敢正眼看。在校园里转了大半圈,发现很多楼前的牌子都是以“中国”两个字开头,这让我更加觉得自卑,我一野鸡大学毕业的学生怎么能来这种地方呢?最后,在一个很豪华的大楼里找到了厕所,那里是我当时的状态下最想去的地方。在厕所里,我找到了安慰我极度失落的心情的东西,那就是:贴在墙上的一张小纸条。纸条上写着:四六级助考,电话***。不是吧,**的学府,居然也会有这样的纸条。**的学生难道也有人不会过四六级吗?看来,**的学生这方面也有比我差的。我高兴了半天。出门后,我很自信的到了门卫处,很绅士地取回了我那两袋大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