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铀利用率提升60倍,50年资源变成可用3000年。
我国科学家近日在核电技术研究上取得重大技术突破,实现了核动力堆中燃烧后的核燃料的铀、钚材料回收,利用率至少提高60倍。如果将钚材料在动力堆上实现循环利用,这意味着在现有核电规模下,我国已经探明的铀资源从大约只能使用50到70年,变成了足够用上3000年。
评述现有的核反应堆多数为轻水堆(分压水堆和沸水堆)两类,采用铀235为原料,参与核反应的原料只有3—4%,余下是会产生辐射的铀238废料,铀238不能由中子直接激发裂变产生能量。长期以来核废料的处理一直是一大难题。而快中子堆是由快中子引起原子核裂变链式反应,并可实现核燃料增殖的核反应堆,可以使原料利用率提高到70—80%,还能处理热堆核电站生产的长寿命放射性废弃物。
去年7月21日,我国第一座快中子反应堆(简称快堆)—中国实验快堆达到首次临界状态开始运行,它标志着我国科学家经过24年的钻研反复试验,终于掌握了快堆技术。而目前铀利用率技术重大突破后,我国铀利用率提升60倍,由于利用率的提高,以目前我国探明的天然铀储量推测,快堆的使用可以使大约只能用50—70年铀资源,可持续利用3000年以上。
我们认为未来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原料成本问题有望得到解决。我国现有的和在建的核电机组绝大部分为热中子堆核电站,铀的生产利用率成为制约我国核电发展的瓶颈,现有铀成本占核电厂成本约5%,如今铀利用率提升60倍后,铀成本占比已经不到0.1%,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据报道国家规划2020年核电装机容量规划提高到 8600万千瓦、在建 1800 万千瓦的规模。在解决铀原料这个瓶颈问题后,利用我国在重型核设备和锻件上的生产优势,未来核设备制造将加速发展,我们预计核电装机容量未来发展有望超预期,利好核电设备制造类公司。
投资标的方面,我们建议关注核电铸锻件供应商中国一重、二重重装以及生产核电二、三级容器的科新机电、核电阀门生产商江苏神通。
(具体内容请见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