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059 1
2011-01-06
“西天取经”是西游记的故事,为了这个故事,又制造了许多故事。经对不懂的人而言,是一串串的文字,对懂的人而言,就不仅仅是文字。经可以取,也可以写,唐代派人去取经,而不是选人写经,个中理由还真猜不出来。  取经看似简单,实则复杂。简单是因为经是现成的,取来就可以用,免去写作之繁琐。复杂是因为到个陌生的地方去取经,不仅语言不通,还路途遥遥,更为麻烦的是,取别人的经,别人就理所当然成了老师,取经者就成了学生。
  与取经不同,写经则简单多了。写经只要把有才华的人组织起来就可以了。写经不仅可以锻炼队伍,写出来的经文还更加符合实际。
  唐朝放弃写经,选择取经,难道也是对外开放或者与国际接轨?如果是这样的话,对现在人倒是一种鼓励。我们的老祖宗在1000多年前就知道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还比现在低调。我们在历史资料里也没有查到当时的皇帝是“总设计师”这个名词。另一种可能是当时的皇帝比现在人聪明,他们可能知道对外开放、与国际接轨会被时间证明是错误的,为了不给历史留下遗憾,就顺其自然了。事实上,晚清的对外开放就是在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进行的。
  唐朝“西天取经”而不是“原地写经”的另外一个理由,是当时的管理者已经有“代理成本”、“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这些想法,因为如果写经,就可能出现层层分包,进而出现“豆腐渣”工程。当然,也可能当时的皇帝也知道“比较优势”这样的思想,如果是这样的话,李嘉图就是李家的学生,怪不得“李”嘉图也姓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6 12:35:48
。。就是楼主。你想西天还是原地。。其实不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