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只想的到劳动和科技的发展。。。帮你百度了一下。。
特例分析
劳动力供给的特例
劳动作为一种商品,其价格就是工资,一般来说,工资越高,越能吸引更多的人参加劳动的供给。即劳动的价格上升,劳动的供给增加。但随着工资的上升,人们的收入增加到一定程度后,反而会减少劳动的供给,表现出与供给定理的不符。原因在于提供劳动获取工资是以牺牲闲暇为代价的,随着收入增加,人们对闲暇的需求也增加。增加闲暇必定减少劳动时间,这就是工资增加引起的收入效应,收入效应使劳动供给随工资增加而减少。这种特例也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来解释:当工资水平低时,人们为生存而奋斗,愿意多付出劳动,追求高工资。随着工资的增加,人们满足了第一层次的需要(基本生理需要),摆脱了生存压力,当工资收入上升到一定程度时,需求层次上升到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选择自己喜欢的工作以完成自我实现),这时随着工资收入的提高,会有一部分人逐步放弃原来的工作,去追求新的事业,出现劳动价格上升而劳动供给减少的与供给定理不符的现象。
电脑等信息产品供给的特例
20世纪80年代,个人电脑的价格按运算次数、速度和储存能力折算,每台为100万美元。尽管价格如此昂贵,供给量却极少。如今同样能力的个人电脑已降至1000美元左右,价格只是当初价格的千分之一,但供给量却增加了不止1万倍。这种现象显然违反了供给定理。原因在于电脑供给的增加不是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而是由于技术进步引起的。从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电脑行业的生产技术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硬件与软件技术标准的统一、规模经济的实现与高度专业化分工使电脑的生产成本迅速下降,而且质量日益提高。这种技术变化引起电脑供给曲线向右大幅度移动。 因此,尽管电脑价格大幅度下降,供给还是大大增加。
土地、文物、艺术品供给的特例
在某一时期内,一个国家的土地、文物和艺术品的供 给量是固定的,无论价格如何上升,其供给也无法增加,因此土地、文物和艺术品的供给与 供给定理不相符,这是由这些商品供给数量的有限性决定的。 其他商品价格变动引起的供给特例 例如某一企业既生产民用品又生产军用品,如果军用品价格上升的幅度大于民用品价格上升的幅度,也就是说生产军用品比生产民用品利润率高 ,企业就会把有限的资源用于生产更多的军用品,此时,尽管民用品价格上升,但其供给量下降,这种供给定理的特例显然是由于军用品价格大幅度上升造成的。 残疾人用品供给的特例 在西方经济学中,一般假设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企业供给多少取决于这些供给能否带来最大利润。但生产残疾人用品的企业,是出于社会道义,为社会上的弱势群体提供生活用品,因此不能将价格定得过高,也不能轻易提价,而供给量也需逐步增加。这种违反供给定理的特例显然是由企业的特殊经营目标引起的。
由企业经营战略引起的供给特例
1912年诺尔斯•罗伊斯公司的汽车在伦敦的世界性汽车拉力赛中荣获冠军,该公司在产品价格上升,供不应求时却限量生产,从而树立了其优质名牌的形象。在名牌效应作用下,该公司生产的火箭和飞机发动机需求量大增,为公司带来了占公司总利润60%的巨额利润。这种违反供给定理的特例,显然是由该公司经营战略引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