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1901 4
2020-10-25
[color=rgba(0, 0, 0, 0.8)]很多人说最近这两年生意越来越难做,尤其是这次疫情之后,很多人茫然四顾,完全不知道该怎么走了,[color=rgba(0, 0, 0, 0.8)]那是因为他们在拿着旧地图寻找明天的太阳。

[color=rgba(0, 0, 0, 0.8)]这次疫情的突发,让很多企业加速倒下,同时也让很多企业加速成长,中国的商业正步入万象更新的阶段,有大破才有大立,建设与破坏必定同在。

[color=rgba(0, 0, 0, 0.8)]我归纳了中国未来的10大红利,此文不长,但非常有价值,你可以读得慢一点,戒骄戒躁。


1、伟大的公司都诞生于经济危机


[color=rgba(0, 0, 0, 0.8)]首先,翻开历史,可以发现一个特别的现象:很多伟大的公司都诞生在经济危机时期。

[color=rgba(0, 0, 0, 0.8)]比如:
“宝洁和通用电气诞生于1873年经济大恐慌时期。

通用汽车诞生于1907年的经济大萧条时期。

IBM诞生于1911年的一战前夕。

联邦快递诞生于1973年的石油危机时期。

[color=rgba(0, 0, 0, 0.8)]还有很多企业都善于在逆势中布局:

[color=rgba(0, 0, 0, 0.8)]1994年墨西哥遇经济危机,当时几乎所有企业都在缩减在墨西哥的投资,但是可口可乐却趁机加大在墨西哥的投资力度,结果赢得前所有为的业绩增长;

[color=rgba(0, 0, 0, 0.8)]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很多企业都在亚洲缩减开支,但是三星却趁机加大在中国的投资力度,结果一举成为龙头老大;

[color=rgba(0, 0, 0, 0.8)]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为例,很多大公司都十分艰难,美国汽车业三大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销量全部大幅下滑;还有不少巨头破产,最著名的就是美国第四大投行雷曼兄弟,这家成立了100多年的华尔街金融大鳄轰然倒塌。

[color=rgba(0, 0, 0, 0.8)]但与此同时,法国的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日本资生堂公司也逆势飘红;“优衣库”也是这一年爆发,并催生出了新晋日本首富——柳井正。

[color=rgba(0, 0, 0, 0.8)]2009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国也遭受了波及,肯德基却看好中国市场,趁机加大在华投资,结果巩固了自己快餐老大的地位。

[color=rgba(0, 0, 0, 0.8)]这说明危险和机会永远都是并存的,每一次动荡都会有人倒下,也一定会有人站起来,这是历史的铁律。


2、未来商业出路在哪里?


[color=rgba(0, 0, 0, 0.8)]首先,我们要记住一句话:“答案”永远都比“问题”高一个维度。

[color=rgba(0, 0, 0, 0.8)]当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的时候,要想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将自己的立场升高一个维度,才能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

[color=rgba(0, 0, 0, 0.8)]比“产品”高一个维度的是“品牌”,比“品牌”高一个维度的是“文化”,比“文化”高一个维度的是“文明”。

[color=rgba(0, 0, 0, 0.8)]什么是“文明”呢?就是站在人类发展进程的角度看到各种现象,“文明”就是这个世界最高维度的东西了。

[color=rgba(0, 0, 0, 0.8)]因此,做“产品”要有“品牌”思维,做“品牌”要有“文化”思维,做“文化”要有“文明”思维。

[color=rgba(0, 0, 0, 0.8)]我们经常提到一个传奇的词“降维打击”,什么叫降维打击?就是将自己升一个维度再去跟对手抗衡,那是战无不胜的。

[color=rgba(0, 0, 0, 0.8)]其实“人”也好,“产品”也好,“IP”也好,都是文化的产物。我们现在要做社群,要做品牌,要打造IP,这些东西背后是文化。未来如果不做文化,没有文化,基本上就是无路可走。

[color=rgba(0, 0, 0, 0.8)]为什么现在全球的大牌(奢侈品)大多发源于欧洲呢?因为这些大牌起源的时候(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当时资本主义刚刚统领全球,欧洲是全球文化的引领者,也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强势文化造就了强势的品牌,引领了全球。

[color=rgba(0, 0, 0, 0.8)]商业的“暴利时代”虽然过去了,但是“厚利时代”到来了,这个厚利的载体就是品牌,就是文化,乃至于文明。

[color=rgba(0, 0, 0, 0.8)]然而“文明”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如果非要把这个概念具象化,“文明”就是价值观,世间万物一定会朝着价值最优的序列去排列组合,谁能代表最高阶的文明,谁就能汇聚天下的消费者。

[color=rgba(0, 0, 0, 0.8)]现在做品牌的逻辑跟之前不一样了,之前做品牌只需要你足够高大上,足够优雅/时尚就可以了,如今做品牌还需要你有鲜明的价值观,比如旗帜鲜明的设计理念,比如对于公共事件所采取的措施,对于公共话题所持有的观点,对于热点问题所抱有的态度等等,未来的品牌必须有自己的“三观”。(这一点我们会在下面再详细讨论)


3、商品的最好出路是“IP”化

[color=rgba(0, 0, 0, 0.8)]做产品的朋友要注意了,无论你是做什么产品的,产品有多好,接下来都会遇到一个核心问题。你们都会被一种人剥削,就是那些掌握大量用户(粉丝/会员)的人,比如网红/主播/大V等等。

[color=rgba(0, 0, 0, 0.8)]究其本质,商业的权力发生了转移,从“生产方”转移到“消费方”。之前是谁有“产品”谁是老大,现在是谁有“用户”是谁是老大,谁才能掌握商业主动权。这个社会早就不缺物质产品了,产能过剩都提了很多年了,社会上的好东西太多了,卖不出去烂在家里的也有很多。

[color=rgba(0, 0, 0, 0.8)]因此,未来只有一个出路,就是做自己的影响力,打造自己的IP,因为未来人是跟着人走,而不是跟着产品走,商业的重心已经由“产品”转移到了“人”,未来谁能聚人,谁才能掌握商业主动权。

[color=rgba(0, 0, 0, 0.8)]未来没有IP的产品一定没有前途。做网红,搞直播,确实是做IP的出路,但是不能为了直播而直播,直播只是你传递价值是工具和手段。如果不能明确自己的价值输出问题,再先进的工具都没有用。

[color=rgba(0, 0, 0, 0.8)]假使你能像谐星一样,恶心自己娱乐别人,那也是一种娱乐价值,让别人放松/大笑,关键问题你有这个能力吗?如果没有,你直播给大家带来的究竟是什么价值?没人愿意在那里一直看你尬聊。

[color=rgba(0, 0, 0, 0.8)]互联网上那么多各种搞怪,哗众取宠的人太多,但最终能真正能打造成影响力(IP)的却寥寥无几,大部分即便靠运气获得了关注,也只是一阵风,很快就过去了。

[color=rgba(0, 0, 0, 0.8)]大家要记住一句话:只有那些能影响别人大脑的人,才可以常盛不衰,才能打造真正的IP。否则都是此一时彼一时,就像李佳琦/薇娅取代张大奕/雪梨一样,未来也会有人取代李家琦和薇亚。

[color=rgba(0, 0, 0, 0.8)]从来只见新人笑,有谁见到旧人哭?

[color=rgba(0, 0, 0, 0.8)]风水轮流转,各领风骚一两年,这就是互联网的特征。

[color=rgba(0, 0, 0, 0.8)]如果你只靠单纯的娱乐,搞怪,恶搞,模仿等等套路走红,最终都只能被当成笑话看看,别人即使来关注,也只是来围观你一下,这并不能代表你走进大家心里,真正地被大家铭记。

[color=rgba(0, 0, 0, 0.8)]围观和被铭记是两个概念。

[color=rgba(0, 0, 0, 0.8)]真正能被大家铭记并且引领大众思潮的,是那些能触及别人灵魂的人。有句话说的好,触及灵魂比触及利益还难,说的就是这个道理,这需要你有强大的思想武器。

[color=rgba(0, 0, 0, 0.8)]世界最难的事就两个:

第一个是把自己思想灌入别人的大脑里;

第二个是把别人的钱拿到自己的口袋里。

[color=rgba(0, 0, 0, 0.8)]而这两件事是相辅相成的,先有第一点再有第二点,这也是未来商业的不二法门。

[color=rgba(0, 0, 0, 0.8)]明白了以上这个道理,再去搞直播,才能真正的成功。

[color=rgba(0, 0, 0, 0.8)]直播未来必定是常态,也是大趋势。但是90%的人都将成为炮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0-10-25 15:01:48



4、海量新品牌的崛起



这一点也很关键,中国崛起的一定不是某几个品牌,而是一大批林立的新品牌,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经济现象呢?

因为中国的市场是最特殊的市场,这一点跟欧美和日韩完全不一样。在中国,不仅有开放的电商平台,有开放的物流平台,还有开放的供应链平台,这些资源都是共享的。只要你有好的产品,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迅速销售出去。

而在欧美和日韩,这些体系都是被巨头掌握的,中小品牌根本没办法开发这些系统,这就形成了巨头的垄断,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欧美和日韩的零售商都是巨头,他们都是全球采购/全球供应,他们的优势就是全球化式布局,可以迅速将全球最便宜的产品卖到价格最高的地方去。比如ZARA/H&M/沃尔玛等等,走的都是这种路线。

这些巨头刚进入中国时情形都还不错,但是这两年已经风光不在了。

举个例子,十年前我们用的日化用品,基本上都是宝洁提供的,没错就是我们开头提到的那个世界巨头,但是今天我们再看一下自己用的这些日化用品,有几个还是宝洁旗下的那几个大品牌呢?

宝洁这家已经快200年的公司在今天业绩大不如前,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因为中国作为它主要的战略要地,其市场情形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中国互联网和物流的发展,诞生了很多小众品牌,这些小众品牌的销售渠道就是拼多多/淘宝/云集等平台,甚至还有很多微商品牌,这些商家就像蚂蚁雄兵一样蚕食宝洁的市场份额,而且这些产品专盯细分人群,有各种各样的细分功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于是那些大而全的产品就被抛弃了。

这就是海量的品牌的崛起,这将是中国经济下一轮发展的动力,也是独有的经济现象,而且极有可能为世界其它国家提供发展模版,比如中国已经在输出自己的互联网模式和“新基建”了,这其实就是在帮助世界建立新商业系统。

其实,中国的互联网给世界经济最大的贡献,就是将资源平台化/共享化了,而不是被某个巨头霸占着,这就给中国那些中小企业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比如前段时间阿里巴巴的犀牛工厂开始运作了,犀牛工厂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式的工厂,比如一个网红通过直播卖了1000件衣服,就可以直接在犀牛工厂下单,工厂会按照需求生产出来直接邮寄消费者。

而作为普通的制造型企业,如果不能充分利用这些互联网平台提供的资源,必然被淘汰。

如果从文明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国文明的最大特点是四个字:“和而不同”,讲究的就是多元化并存,这是造就海量品牌崛起的内在力量。

西方文明的核心在一个“赢”字,而中国文明的核心是一个“和”字,这是两种不同的文明逻辑,如果从人类文明的走向来看,下一步的大方向一定是多元化并存的格局。

上面讲那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我们必须得扎实地做自己的品牌了。

那么究竟该如何做品牌呢?

我们先来看产品层面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5 15:02:10


5、匠造精神的崛起


企业的发展有一个规律:短期拼“营销”,中期拼“模式”,长期拼“产品”。

企业的成功,刚开始往往需要借势,要站在风口上。但是到了一定阶段就得靠模式,模式必须是最先进/最符合时代潮流的。然而一个企业要想能够长远发展,必须得能提供过硬的产品或服务,否则一定玩不下去。

我们身边已经发生很多这样的案例:很多企业都曾无限风光,它们要么靠风口,要么靠营销,但是时间一拉长,他们就倒下了,还记得黄太吉吗?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而像最近出事的瑞幸,都没到拼“产品”的阶段,直接在拼“模式”的阶段就倒下了。

因此,未来的时代一定属于有“匠心”精神的企业,所谓“匠心”就是百般打造产品的那种耐心和细致。

一个产品(作品)从0到99%那部分可以靠时间和精力完成,这些也都是钱可以买到的。但是从99%到99.9%乃至到99.99%的那部分,却取决于一个人的热爱和心态,就是“匠心”。

谈到“匠心”就要谈到“做人”上面了,和企业发展的规律很类似,人的发展也离不开一个规律,那就是:短期拼“机遇”,中期拼“能力”,长期拼“人品”。

而且我坚信一个优良人品的人,做出来的东西一定不会太差。

前段时间,我看到刘德华的一个采访,让我非常感慨:

他说好演员有两种,第一种是“天才”型的,比如周润发和梁朝伟这种,这种人天生就有演戏的才能,很会演戏。

第二种是“好人”型的,这种人虽然并不是生来就是天才,但是人品各方面很好,能够听取别人意见,虚心好学,勤奋上进,这种人演的戏也不会差。

显然,刘德华就是这种好人型的好演员。反观我们身边那些成功的人,靠天分成功的真的很少,大部分人都是刘德华这种,也就是说大部分人都是普通人,普通人的成功靠什么?靠的是自己的品行和心性,一个勤劳/踏实/善良又上进的人,做出的事一定不会太差,做出的产品一定不会太差。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来总结两个社会规律:

“1. 人类的一切竞争,归根结底都是“人品”和“产品”的竞争。
2. 人类的一切胜利,都是“价值观”的胜利。

中国经济的下半场,必然会崛起一批有匠心的企业,以及一大批善于创造,踏踏实实做事的人。它们不仅引领了社会新风尚,还引领了最积极正向的价值观。

以上是产品层面,下面我们再来看经营层面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6 12:00:32
了解,谢谢提供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0-10-26 12:00:55
是的,谢谢发表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