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利己+利他”的浅显探讨
人的本性有很多,在经济学角度要考证的本性有三种:一是延续生命,二是利他,三是利己。延续生命的本性是所有生物最深层最基本的本性,它决定生物趋生避死,决定生物总要追求更好的生存生活环境,追求更高的生存生活水准。基因的自私、分裂和生殖、工资刚性、追求效率等都由这一本性决定的。利他和利己是在这之上的本性。如果说延续生命决定了社会模式的存在,则利他和利己则决定了我们的社会模式如此这般。本文不打算讨论利他和利己谁先谁后(或谁衍生谁)的问题,因为本人没有这个能力。本文只尽力说明“利己+利他”假设是可信的。
人类为什么要且能够群居呢?我们往往简单地延用进化论中倒果说因的方法,说这是为了获得更大利(即利己),这是不恰当的,因为本性的出现较理性的出现早得多,那时的人连猴子都不是,而是猴子的祖先。为什么一些动物面临绝种也不选择群居以增加延续机率呢?我想这关键在于有无较强的利他性。人类因为有强的利他性,所以能走到一起而群居,从而合作。我们的这种利他本性也是很好验证的。一个人或一群人尽情赶路,实然听见远去有人哀叫,其第一反应一定是想前去营救。此时第一反应绝不是有快乐了前去营救。相反若是听见一只动物在哀叫,则第一反应很难是去营救,尽管营救一只动物同样能获得快乐。在本能上,人和人之间是充满互爱的。也正因为人有群居的本性,所以自古以来开除群籍都是一种较严厉的惩罚手段。当然这里绝不否认利己,利己是延续生命的保证。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感觉到利他,而又总是感觉到利己呢?这是由于利他的力度太小而利己的力度又太大的原故。毫无疑问,利他性总是使人相互靠近,相互友善,利己性则使人相互排斥,相互交恶。这样,若利他的力度非常小而利己的力度又非常大,则人们没法走到一起相互合作,而是各奔东西单干去了(彻底分工了)。那么我们为什么结成了群体从而合作呢?这在于利他力与利己力的力程不同,时间延续不同。利他力的力程和时间延续都特别长,在非常大的范围内有效,而利己力的力程和时间延续都特别短,在非常小的范围内有效。这样,尽管两个人之间的利他力很弱,但是由于利他力的力程长,一个人能n个人产生利他,从利他力的总量很大。相反,尽管两个人之间的利已力很强,但是由于利己力的力程短,一个人只能与少数几个较近的人产生利己,从而利己力的总量却很小。
利他力有点像引力,是以量取胜的,从而将很多人约束在一起构成群体。而利己力则有点像电磁力,是以强度取胜的,从而当人们走得太近便相互排斥,相互争斗。自然由于利己力的强度特大,我们很容易感觉到它的存在,而利他力由于强度太小,我们很难感觉到它的存在。我想这就是经典理论坚信利私人假设的一个重要原因。
可见,从群体层面看,经济行为更受利他支配,我们的道德、法律、教育等总是倾向平均的原因大概也在于此。平均分配各种利益是群体赖以存在的基础。相反,作为个体,一个人,一个企业,一个国家,一个地球,其行为总是更受利己支配,它总是要追自身利益最大化。这样,当一个人、一个企业为追逐最大利益去市场时便又与对手构成了群体,于是带回的是平均利益。这样,尽管人与人、企业与企业有这样和那样的差异,但是在总体上大家仍是共同富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