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不同
10.12.28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包不同 发表于 2011-1-8 00:14 关于价格体系的作用,人们的议论往往注重其生产引导方面:短缺就要涨价,用更高的价格刺激供应增加,来解决短缺问题——这个道理固然不错,但是价格体系另一个更为重要的作用:引导资源向最有效率的地方流动,却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 假设目前铜丝卖72000/吨,有A、B两家铜加工企业,A企业加工成本为4000元/吨,B企业加工成本为4500元/吨,那么这两家企业对原材料——电解铜的评价就是不同的。对于A企业来说,最高可以接受68000/吨的铜价,而B企业只能接受67500/吨的铜价。如果出现供应短缺,两家企业要通过竞价才能得到有限的原材料的话,那么当铜价超过67500/吨时,B企业就会退出竞争(所谓的需求曲线,只是这一现象的经验统计而已),资源被能够给出更高评价的A企业获得。 这一结果恰恰是最合理的,之所以A企业能对电解铜做出更高的评价,是因为他们的加工成本更低;加工成本低证明了他们比B企业的生产效率更高;提高生产效率才能让我们花较少的劳动时间获得更多的产出。虽然自由竞争对B企业来说是一件坏事,可能会导致企业破产、工人下岗等等。但是从长远来看,B企业失去的市场份额会被A企业的扩张所弥补,以更有效率的方式去生产,才能增进整个社会的福利。如果B企业总是不能被淘汰的话,低碳如何才能实现呢? 值得注意的是,高效率并不能简单地与新技术划上等号。上世纪末铱星公司的陨落表明,以何种方式才能最有效率地提供人们需要的服务,这不是工程师或者技术人员能回答的问题。绝大多数情况下,自由竞争中的企业资产损益表才是这一问题的最好答卷,当我们忘记了这份答卷,磁悬浮就在上海落户了。虽然某些参与面子工程的个体有可能从中获得好处,但是从整体上看,我们的劳动总是花费在一些没有效率地方,整个社会就会变得更加贫穷。 再换一个角度,从电解铜生产企业总经理的角度看,他应该把铜卖给谁?如果价格是唯一考虑的因素,自然应该把铜卖给出价较高的A企业,这也是最合理的结果。就算换了总理来,难道还能做出比这更好的决定吗? 然而,一旦掺杂进其他理由,或者是因为私交;或者是因为B企业解决了地方就业;或者是因为莫名其妙的行政命令……最终把电解铜卖给了B企业的话,这样的结果既没有效率,也绝不公平。其实效率与公平之间并无矛盾,真正的公平(不是假公平)自然能够产生效率,效率也可以作为验证公平与否的唯一标准。 如果总理要公平与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就应该致力于提高市场透明度、打击垄断与欺诈等犯罪行为,维护好让总经理们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而不应该去对总经理的工作指手划脚。让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体系发挥作用,才是兼顾公平与效率,解决诸多两难问题的两全之策。 包不同 10.12.28
包不同 发表于 2011-1-8 10:36 2# liuyongfei180 就算有一些总经理不喜欢公平竞争,喜欢拿回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