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属于有感觉的眼睛,音乐属于有音乐感的耳朵。”那么,我想哲学就属于有思想的大脑。在电脑前听着班得瑞音乐,读着张老师的哲学文稿“价值”五题,仿佛徜徉于瑞士莱茵河畔欣赏着她美丽的波影,《清晨》开始的那几声鸟鸣,犹如进了又阿尔卑斯山原始森林,哲学已不再枯燥乏味,像手中把玩的玉石,一股清凉渗入心底。
人生充满矛盾,真善美圣假丑恶俗价值的矛盾,“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相互依存和渗透,“人类文明的悖论和异化,是人们追求着自己缺失的真善美而又难以进入,价值观的非此即彼和非好极坏正负形态二元化、极端化。”这时在班得瑞的音乐中,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和和谐。天空中一只苍鹰捕杀着一只离群的鸽子。那自然的景象元素,不就是这哲学的答案吗?我的困惑就在这音乐中瞬间消解。
“人要自我规定、自我界定,就是要求人必须承担责任和后果。”你的自由,你的自然,你的生命能不能带给你索要的快乐,或者说所要的价值,如果简单的把价值归结为
“利益”和“效用”,那么价值的理想性和超越性就不见了。“其实,正,是价值由现实趋向理想性的向度,在人们的观念世界耸立起了一个完满和终极的价值观。”这些话语在安德瑞安静的音乐世界,清新的音乐犹如潺潺的流水,慢慢淌过我的心灵,洗去我的焦躁、忧虑,让我的思想我的心不再拘于空间和时间的束缚,自由地飞翔于自然的天空,它的启示让我的心灵与现实融合,体验着音符与思想相碰的魅力,多像一位老者和我在山间,湖泊间娓娓而谈!
人生毕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永远取消不了价值的的方向性和等级性,我们只好努力的以正的价值主导负价值,以垂直式的价值向度变为多向多维的价值向度的价值向度。”就像好花不常开,真善美之间也有矛盾甚至对立,我们知道了它们的互补和统一。
罗春湖畔和玫瑰峰山麓的花朵,在薄雾弥漫的清晨,班得瑞音乐的轻柔以绝对最纯净、最能安定人心的处方签,用零压力和零负担的自然哲学与哲学对接,弥漫着自然的气息和它无言的启迪。
班得瑞音乐的自然脱俗,及其源源不绝通透的灵气,在那一声声逼真的虫声、鸟鸣、花落流水,自己仿佛一只鹰在欧洲的山林、湖泊上空翱翔,瑞士的阿尔卑斯山,罗春湖畔、玫瑰峰山麓,少女峰等尽在眼底!
这时哲学纯净的一尘不染,与自然和心灵对话。哲学不再艰涩深奥,仿佛就是一脉绵绵的山峦,茂密的森林只是让它充满神秘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