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七日 一生回忆
——参加“高盛全球领导人研习班”有感
●清华经管学院 周宓
今年7月10日-17日,笔者赴纽约参加“全球领导力研习班”(Global Leadership Institute,以下简称GLI)。这是高盛基金会(Goldman Sachs Foundation)与国际教育协会(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以下简称IIE)合办的Goldman Sachs Global Leaders Program(以下简称GSGLP)的一部分。GSGLP每年从全球七十多所知名大学中选拔100位成绩优异并具领导潜质的二年级本科生,授予他们“Global Leader”称号,并颁发奖学金。经过一轮面试,又从这100位学生中产生出50位代表,赴纽约参加这一年度的GLI。
经过漫长的申请、面试过程,我幸运地拿到了飞往大洋彼岸的机票,与来自世界各地的49名学生相聚哥伦比亚大学,共同参加了一系列精彩的活动。我们一同思考了“Global Leadership”的深刻含义,学习了很多企业家、学者以及官员的宝贵经验,相互之间也建立起深厚的友谊。这短暂的七天,注定要成为我一生难忘的珍贵回忆。
领导力
知人善任,是领导者一项重要的素质。而正所谓“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正确地认识自己是Leadership的第一步。活动的第一天上午,我们就做了MBTI著名的Personality Preferences Test。Midwest Consulting Group的总裁Paul Knudstrup先生作为本次活动的Facilitator,向大家介绍了以下四组共八个Preferences:
Extravert/Introvert—— How a person interacts with others and is stimulated
Sensing/iNtuition—— How a person prefers to gather information
Thingking/Feeling—— How a person prefers to make decisions
Judgment/Perception—— How a person prefers to orient their life
这相当于是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描述人们的性格。当我们把四个方面的结果放在一起时,就可以得到一个人的性格类型(Type)。由此可知,共有24即16种性格类型,如ENTJ,INFP等等。
之后,我们每个人收到一份性格测试的结果,其中包括各项分值、性格类型、优缺点等等,准确程度令人惊讶。在结果中既有对性格详细的分析,说出每个人心中所想实际所为,又有很多富有建设性的建议。很有意思的一点是,尽管人们总是在不断地吸取经验、不断地成熟,但是其性格类型却不太可能发生改变。因此,正如MBTI手册前言所言:“The information contained in this booklet can provide ongoing significant benefits for months and years to come.”
如果说性格测试让大家明白现在所处的位置,那么接下来一系列的讲座则让我们更加清楚地认识到应该走向何方。
GLI邀请的演讲者有的是大学教授,如来自宾州大学沃顿商学院的Richard Marston教授;有的是知名基金会的主席,如Leader to Leader Institute的Frances Hesselbein女士;还有的是联合国官员,如带领我们一同领略科菲?安南卓越领导力的Gillian Sorensen女士;还有的是一些非**组织(NGO)的主席……他们或用自身的经历,或用严谨的分析,或用振奋人心的言辞,或用直观清晰的数据,引导大家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理解Global Leadership。
National Foundation for Teaching Entrepreneurship(NFTE)的创始人Steve Mariotti的演讲别开生面。我们首先看了NFTE的宣传片,了解到这个组织的目标在于鼓励并引导年轻人创业,宣传企业家精神(Entrepreneurship)。许多人就是受这个组织的鼓励开办了自己的小型企业。在演讲中,Mariotti先生鼓励大家做别人没有做过的事情,并善于在困境中发现创业的机会。“Where most people see irritations, entrepreneurs see opportunities.”比如,石油价格上升了,其中的商机是什么呢?很多百货商店倒闭,我们又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呢?在他的鼓励下,大家纷纷举手,提出了五花八门的想法。之后,Mariotti先生又阐述如何根据自己的兴趣、技能、爱好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领域。他以自己为例子:“我的爱好是旅行、教书、写作,我喜欢钱,我对企业家精神感兴趣。于是我的朋友就对我说,你应该到处演讲,把有关企业家精神的东西写下来,这样你就能赚到钱。于是,就有了NFTE。你看,就这么简单!”大家听完他的演讲之后都兴奋不已、跃跃欲试。我们四个人为一组,用十五分钟的时间做出一份创业计划。有一个小组提出了一个简单却很有创意的想法:在写字楼设立出售丝袜的自动贩卖机,得到了Mariotti先生的鼓励:“I like simple ideas.”我们小组则提议创立一个名为“Bridge”的专业翻译公司,以促进各国之间的商业、技术交流。
我们的最后一天在高盛总部度过。上午,高盛公司的三位高管就领导力给我们进行了讲座。他们三人风格迥异,却都给人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Robert Kaplan先生是一位Vice Chairman。 他语速很快,风风火火,想必一定是习惯了投行快节奏的工作。他提醒大家一定要居安思危,并强调了个人努力的重要性(Not necessarily to be the best, but to try the best)。第二位是Stuart Rothenberg先生,他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的成长历程,细数了从沃顿商学院到高盛得每一步。他认为成功的关键是要有耐心(patience),要能够静下心来埋头苦干(Keep your head down, do your work)。他说,很多人在看到自己的以前的同学拿到比自己高出很多的年薪以后就开始忙着跳槽、寻找薪酬更高的职位,却很少能在一个地方脚踏实地干点实事。至于什么时候该“抬起头来”,他说,当我们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以后,必然会更加自信,也更有能力,到那时自然就会有承担重要职务的机会。他的一番话对于刚刚开始考虑职业规划的我们无疑有很大帮助。第三位演讲者——高盛资本市场部主席Suzanne Nora Johnson则是一位活力四射、富有幽默感的女性。当一位同学说她的讲座unforgettable时,她风趣地说:“Oh,it must be my jacket.”(她那天穿了一件鲜亮的粉色外套),逗得在场的人全笑了。她在讲坛上的表现倒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有感染力的trainer,不知她在公司是不是也经常给员工们讲领导力呢?她的PPT如她的语言一样简洁有力,让人过目难忘。讲座中,她与大家一起分享了领导生涯的心得:让人们记住你,内在与外在,敢于冒险,赞美他人,正视自己……她用激情、魅力与智慧,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同时也让大家思考怎样把这些经验运用到实际中。
尽管整个活动请到的嘉宾无一例外地在各个领域取得过非凡成就,并在各个机构身居要职,我最大的体会却是,领导力这种素质是独立于职位的。事实上,这些人们在演讲的过程中,也很少提到他们所在的职位赋予他们的具体的权利与职责,他们强调得更多的,是一种“领导者”精神。我在总结了这几次讲座之后,归纳出这几位卓越领导者的共同特点:有创造力,自信,敢于承担责任,善于与人沟通,面对风险时也不失勇气与理性。Rothenberg先生说过,“If you want to be a leader, you act as a leader。” 正是这种流露于举手投足之间的气质造就了真正的“领导者”。所以,发现领导力,并不一定要到总裁的办公室,也不一定要去阅读伟人的传记。一个平凡人物的小故事,一部电影、一部音乐剧,都有可能蕴含着深刻的领导智慧。
在GLI的许多活动便是从细微处着手,让大家感觉领导力无处不在。第一天下午,我们到百老汇观看了音乐剧《阿伊达》;第二天的午餐会的主题便是“Leadership Lessons From Aida”。我们惊喜地发现,原来阿伊达中的许多台词非常精辟地概括了领导者面临的问题。带队的几位老师也时刻不忘“点题”。有一天晚上,我们按照原定的计划乘露天巴士逛曼哈顿,不凑巧的是那天偏偏下起大雨。海风夹杂着冰凉的雨点扑面而来,向导的声音也随风飘忽不定,再看雨中的建筑,更是“黑云压城城欲摧”般摇摇欲坠。若是在平时,这可不是什么享受。但是那天大家兴致都很高,任凭雨水淋湿了头发,把雨衣裹紧,照样有说有笑。IIE的负责人在评论这次活动的时候对大家的表现表示非常满意。她说:“To be a good leader, you should know how to enjoy yourself under any condition.”大家听后都会心一笑。
全球领导力
临行前的几周,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什么是“Global Leadership”?定义“Leadership”的Global,究竟有什么含义?被“global”修饰的Leadership,又有什么特殊的内涵?
七天结束之后,当我再次问自己这个问题时,我虽然仍不能给出一个令自己满意的答案,却有了两点最基本的认识。首先,对于Global,在此可认为是“全球化视野”(Global Perspective),而全球领导力,除了Leadership以外,还要求一个领导者拥有容纳全球各地文化差异的广阔胸怀,同时善于组织来自不同国家的人们在一起高效率地工作。
在GLI,50位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汇聚一堂,组成了一个袖珍的国际社会。不仅如此,参加GLI的50位学生中不少都有国际背景。如东京大学的Kay,是在中国出生的朝鲜族,高中曾到美国加州的一所高中念书,之后又到日本上大学;再如David,来自津巴布韦,现在则在剑桥大学留学;还有日本的Asumi以及Monami,都曾以交换生的身份到海外学习过一段时间。在与很多人交流的过程中,我发现这样一个现象:有国际背景的学生,会以一种更加开放的心态来看待文化差异,也更善于与来自不同文化的人沟通。他们保持着民族特色,却也深谙“求同存异”的道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这句话在GLI再次得到印证。比如斯坦福大学的Tanya,拥有约旦与美国双重国籍。虽然在美国生活多年,却对约旦保持着深厚的感情,她经常返回约旦参与公益活动,就连她带来的扑克牌上也印着约旦的风景名胜。与此同时,特殊的经历又使她能够不局限在约旦小小的王国之内,而是看的更高、更远。
“Think globally, do locally”在GLI得到了最好的体现。我们曾一起做过一个颇有寓意的游戏。50名同学分成六组,分别组成橙色国、蓝色国等以不同颜色为代表的六个国家。每个小组的任务是建设一个新的联邦国,这个联邦国家由小组成员所代表的国家组成。比如我所在的粉色国,就由中国、美国、英国、瑞典、加拿大等几个国家组成。由于国情不同,每个成员又都想极力解决自己国家的问题,我们在商讨施政纲领的时候常常会有一些有趣的争论。比如在讨论教育体系时,大家就公费教育年限的问题就有争论。在瑞典,从幼儿园一直到大学教育都是免费的,但这对于发展中国家就显得很不现实。另外,不同性格的人看问题的方式也不一样,有的人是理想主义,而有的人却更注重实际。四十五分钟很快就过去,一份草拟的大纲也在激烈的争论与必要的妥协中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