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西南弱省会区域经济发展问题
中国西南弱省会区域,区位上集西部、山区与少数民族于一体,发展中缺人、缺钱与缺资源构成省域经济矛盾根源,政治中心、传统制造业经济中心与文旅中心常常相互分离,这些政治主导、经济差异与文化冲突问题造成了系列省域社会经济问题,突出表现在人才体制、区域中心、战略方向、发展优先、发展定力、区域平衡等问题。
人才问题。
人类文明首先是人创造的,其次是在一定体制下创造的,人才层次决定了区域行业地位,因此人才问题是区域社会兴衰成败的核心。中国西部人才问题普遍表现在精英人阶层及少数民族人才方面。区域顶级人才流失是西部普遍的人才问题核心,其直接导致了精英阶层的缺失,成为制约行业领先的关键。此外,在少数民族区域,少数民族人才不应成为决策桎梏。
区域中心问题。
中心,意即辐射,没有带动作用,就是一个伪中心,在资源有限的区域内,甚至是一个掠夺中心。省会城市不乏行政产业经济,之所以“弱”,往往在于缺少实体产业经济。在国家基建潮下,省会可以迅速成为省域基建产业中心,高度集结了省域人才、资本,但如果不能转化成向外辐射科技生产力,在有限的资本、人才下,省域资源争夺难以避免,省会往往会成为省域经济矛盾中心。
战略方向问题。
弱省会,必然对应着其他强势经济体。如连接发达地区沿江通道经济走廊、沿海新兴经济区、传统制造业中心经济区、传统文化中心经济区等。西部弱省会区域面对周边强势经济大省外部压力,同时自身地域利益矛盾重重,因此战略发展方向易受邻省干扰、易为狭隘地方利益集团左右,造成顾此失彼、因小失大,最后全盘受挫。
发展优先问题。
优先本质上是矛盾主次问题,国际国内时代需求+自身优势是配置优先资源关键,优先正确,则抓住时机实现先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优先错误,造成产能配置浪费和不足,最后全盘皆输。例如,国内市场初兴的时代,传统制造业中心优势显著;外贸出口加工时代,沿海劳动力密集区域有优势;强调内循环时代,人口集中区有优势等等。
发展定力问题。
发展定力是依根据域优势,持续重点投入经济发展所必须的人才、资源、环境等要素短板,实现区域优势充分发挥。例如,环境容量大及交通便捷的新兴区域,但人才缺乏的区域,需要持续的战略措施从周边导入人才,才能构建支撑一方的区域经济体;省会政治中心转换为政治经济中心过程中,集中的资源需要持续释放为生产力解决传统经济体产业升级的短板。
区域平衡问题。
弱省会区域各经济体互有优势、各存缺点,资源竞争难以避免,但并非矛盾不可调和,基于自身优势,结合时代背景,明确阶段主次资源配置,以取得最大成果,最终形成区域整体良性发展,即是良性区域平衡。反之,局面就是相互地域谩骂攻讦,甚至引爆社会内部矛盾。
结语
弱省会区域经济发展面临人才体制、区域中心等问题,根据省域内各经济体自身优劣,以生产力最大化为出发点,结合时代背景,制定战略方向,保持定力,不被人才体制束缚,不受邻省干扰,不为狭隘地方利益集团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