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1736 0
2011-01-09

近期,美国国会众议院通过了《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该法案试图修改美国贸易法,以赋予美国商务部更大权限,使之能够在特定条件下把其他国家“货币低估”行为视为出口补贴,进而对相关国家输美商品征收反补贴税。该法案其实主要针对的是中国,以实现本币贬值的目的。

首先,简单分析《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出台的原因:

众所周知,美国与中国的贸易交往中,美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的环境,而这很容易引发美国对于中国的不满。今年以来,世界经济总体保持着复苏的趋势,但各地区之间复苏进程明显分化,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经济复苏相对缓慢,失业率水平居高不下。为了尽早恢复经济发展,并以此推动就业,美国**不断加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刺激力度,如由**发放大量国债,然后大量印钞来购买国债,使美元能够流入市场,向全球体系注入大量的资金使美元贬值等措施,迫使其他以美元作为主要外汇储备的国家货币“被升值”。这不仅仅是美国的想法,很多国家在经济复苏阶段更倾向于成为“弱势货币”,是有利于自身的发展。因为根据国际贸易理论,汇率是影响国际收支的重要因素,一国汇率下调,出口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竞争力就会增强,出口就会增加,进口相应减少,经常项目盈余增加。

然而,这种影响传导关系并不是必然的,只有在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情况下才能发生,也就是说,只有在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大于1的前提下,上述传导过程才能成立。那么,中美之间每年的巨额贸易是什么情况呢?根据有关统计分析,中美两国进口和出口商品的需求弹性之和小于1,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收支并不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因此,长期来看,单纯的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改善中美两国之间的贸易收支状况。
   
今年9月22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纽约与美国企业、金融和学术界人士座谈时指出,造成美方对华贸易逆差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人民币汇率,而在两国投资和贸易的结构。只有从整体上加以考虑,采取综合性措施,这一问题才能逐步得到解决。

然而美国的众议院会不懂得这些道理吗?显然众议院推出这个法案的原因是另有其他。正因为他们清楚这部法案还需要经过参议院和奥巴马两个关口才能实施,这样他们可以从保护主义利益集团那里拿到政治私利,又不用为此承担这一毁灭性法案的后果,何乐而不为?倘若让他们现在采取实实在在的与中国全面对抗的措施,他们是不会干的,但对现实的了解并不会阻碍他们时常就汇率等发表刺激中国、向中国推卸责任的说法来掩饰本国在这些问题上的无能为力,免得国内指责他们吃闲饭不起作用。

其次,该法案出台对中国的影响:

其实不论美国这次出台的《汇率改革促进公平贸易法案》是否能够通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快速升值是大势所趋。

中国央行在2010年6月19日宣布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宣告了自危机以来紧盯美元的汇率已经结束。也就是说,人民币不会跟着美元贬值的步子走,中国**希望人民币升值。因为人民币升值对于我国的好处有以下几点:总的来说,一国的汇率升值对其在国际经济地位是有提升作用的,表明其货币价值得到提升。二来,人民币升值对于可以抑制通货膨胀。我过第三季度的cpi指数为4.4%,已经达到中度通胀的程度。第三,可以让进口商在对我国的贸易中获得更大的利润,减少逆差。

中国现金的汇率机制延续了2005年7月汇改时的口径,即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的管理浮动汇率制,人民币对主要国际货币汇率的日均波动区间仍为千分之五。这意味着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仍将延续上一时期小幅、渐进、可控的升值之路。尽管在2010年10月央行出乎市场意外宣布了两次加息后,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有所贬值,但这不能改变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趋势。

2010年6月,央行并没有选择人民币兑美元一次性小幅升值,而是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6月19日至8月底,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不到0.3%,但每日双向波动非常明显。表明央行试图通过制造外汇市场上的双向波动来打破投资者的单边汇率升值预期,遏制短期国际资本流入。

第二个阶段是2010年9月初至今,由于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突然增大,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升值速度显著加快,且汇率双向波动的特征明显减弱。

各国正试图寻找一个最有利于自身的汇率水平,全球外汇市场正处于一个汇率重估期,各国间货币博弈向纵深发展。未来人民币会遭到来自美国、欧盟,甚至新兴市场国家更多的压力。奥巴马在竞选总统时为争取选民,曾多次指责中国向美国倾销商品,操纵人民币汇率。时至今日,美国中期选举在即,促进就业,增加出口成为民众关注的焦点,也成为美国政客们拉票的主攻方向,争夺选票的国会议员们仍然会就人民币汇率发难。奥巴马近期在向参议院民主党政策委员会的议员发表演讲时表示,要对中国采取较强硬措施,确保对方遵守贸易法则,开放市场。所以不过是基于哪方面的原因,奥巴马都会同意该法案的通过。但从实际情况来看,2005年人民币汇改后的几年间,人民币汇率升值幅度超过20%,但中国外贸顺差却不降反升。2009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而中国贸易顺差反而大幅下降,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仅仅依靠人民币汇率升值并不能根本解决中美贸易失衡问题。
其实,对中国汇率政策的指责充斥了太多的不实事求是。美元是国际货币体系核心货币,这个地位又是美国要竭力维护的,美国又是中国数一数二的贸易伙伴,中国绝大多数对外贸易都用美元计价结算,所有这些客观事实决定了中国人民币定价的货币篮子中美元占比最高,也就是美元的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民币的汇率,美国人为何不反省自己的问题?

人民币升值导致中国出口企业竞争力下降,相关的制造业就业机会也只会流向其他发展中国家,而绝不会是美国,美国的整体贸易赤字也不会减少。美国经济的失衡源于其自身储蓄率过低,只有提高储蓄率才能有效地解决其巨大的贸易逆差,而当前美国这种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进口对服务业的促进作用要远远大于出口对于服务业的促进作用。

对于未来人民币的走势预测:

第一种选择是人民币汇率固定盯住美元,显然这已经被我国否认。

第二种选择是人民币对美元小幅、渐进、可控地升值,这是我国希望看到的经济情况,可是由于受到国际货币市场的施压,这种可能性较难发生。

第三种选择是人民币汇率不再参考一篮子货币汇率,而是硬性盯住一篮子货币汇率;

第四种选择是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一次性较大幅度升值(10%-15%),之后放宽人民币对主要货币的日均波动区间(例如由千分之五放宽至1-2%)。这个措施一旦调控不当会对我国经济产生巨大冲击,为了保险起见,一般不会采纳。

第五种选择是向外界承诺每年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的升值幅度(例如每年3%),但并不向市场公布人民币汇率升值的时机与具体方式。这条的变动性很大,即没说具体时间也没说如何升值,所以,此条方式用来应付国际压力很受用。

第六种选择是不设定人民币升值的具体幅度,而是设定人民币升值的目标。和上一条同理。

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形成机制或人民币升值策略是最完美的,中国**应该在权衡利弊的基础上做出选择。不过无论如何,增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弹性与透明度,应该是未来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大势所趋,这也符合全球汇率制度的演进方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