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011-1-19 22:14:43
愚以为,中国的第三产业是随着中国经济自身的发展而逐步向前进的,从各个角度看,中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体上是一片光明的,我们不要过分关注于眼前的发展中的某些问题,当然,我承认这些问题是存在并且是负面的,但我们要明确,服务业发展绝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能毕其功于一役,它的发展与完善是与各种社会、经济、政治相关联的,其中最主要的我认为是人才的不足,服务业是一个富于创新的产业、一个较高形式和层级的产业,必须有大量的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十二五计划的转型思路十分明显,经济增长逐步转向消费拉动的国家策略更是发展的必然,这个五年内中国的服务业产业会在规模上有不错的增长,但中国服务业真正的成熟或是强大应是在十三五的年度内实现,服务业不仅仅是一个产业,更是一种体现一个国家内涵的基本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14:52:27
10# 爱萌


毕业=失业的情况也比较严重,失业率不低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真实世界的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08941&page=1&from^^uid=2430457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0 16:49:45
增加第三产业能够拉动内需,培育经济新的增长点,实现财富的转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00:21:03
三次产业理论本身是有根本缺陷的,这种缺陷集中地表现在如下两方面:
首先,三次产业理论仅仅是从经济史的角度描述了人类经济发展的几个阶段,一次产业(农业)发展时代二次产业(工业)发展的时代三次产业(服务业)发展的时代。三个发展阶段的转换的原因不能仅用经济本身来解释。从科技与经济的关系看,经济时代的转换是技术进步的结果,是手工业技术的进步导致农业时代的来临;蒸汽动力、机器、电力的发明与应用导致工业革命,迎来工业文明。在当代,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内在变量导致产业链的加长,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才有服务业的高度发达。
其次,三次产业的分类及三次产业之间的结合方式,并未标明各次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到底是一种什么产业呢?中国经常提到农业是基础,它在国民经济中是基础产业吗?作为第二产业的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电力、蒸汽、热水、煤气、自来水等产业及建筑业等,各种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完全相同吗?由于以信息技术作为主导技术的信息产业在上个世纪的发展,人们普遍认为人类又迎来了一次新的技术革命,然而信息产业究竟又是什么性质的产业呢?把它仅仅作为三次产业合适吗?如此等等。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对此都没有给予解释。
因此,将三次产业分类方法作为国民经济统计方法是一回事,要将其作为调整产业结构的理论就要慎重对待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00:22:21
从产业技术的视野来看,技术总是通过物化到产品和工艺中去形成产业技术并同产业发生联系的。在技术链基础上形成的产业链或产业网,最终都是为了生产人们所需要的产品和服务。生产过程是人利用技术作为手段和方法制造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制造是产业活动的中心环节,为了制造又必须有材料、能源、信息为其提供基础,这样才能制造出产品来。而一切制造又都是为了满足社会需求的制造,为把制造出来的产品和服务推向社会,又必须有一系列的产业为其提供服务,由此才又有服务性产业的发展。依据上述的逻辑关系,便可以把产业作如下分类。
一是基础产业,这是一切产业的基础,它包括材料产业、能源产业、信息产业;
二是制造业,这是产业活动的中心,它包括装备制造业和产品加工制造业;
三是服务产业,这是以服务于制造最终目的的产业,它包括生产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14:38:19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1 22:43:17
关键是能做到藏富于民,让我们更富裕,带动消费。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08:52:10
我国人口这么多,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吸收能力已接近饱和,要解决就业问题,发展服务业是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另外,随着工业化进程的深入,第一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会越来越少,这部分人必然要向第三产业转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17:01:31
第三产业需要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的基础支撑;
第三产业为非实体性产业,只要属于服务的,都可以按第三产业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17:34:40
第三产业就好像一个劳动力的蓄水池,就业弹性比较大。当劳动力过剩时,可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吸收过剩的劳动力,减少失业率;当其它两大产业发展迅速,需要劳动力时,又可以由第三产业进行转移。当然转移是有成本的,这就又带动了教育及培训业的发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20:02:52
哦    原来这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22:41:34
1、我国现阶段为什么要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必要性和可行性)
~~~~~~~
粮食大跃进搞过了,钢铁大跃进也搞过了,现在该不会再搞个第三产业大跃进吧? 那只看得见的手也该收一收了,别再人为折腾了.

2、第三产业对于整体国民经济的好处是什么?缺点有哪些?
~~~~~~~~~
一条河的上游中游下游有什么好处,有哪些缺点,这样的问题还是留给那些感兴趣的去回答吧.

3、国外第三产业的大发展历史、爆发点以及相关资料。
~~~~~~~~
西方第三产业的发展史和爆发点几乎都与"玩"有着直接关系.比如说航空业,比如说无线电通讯等等行业都是玩出来的.过去的"奇巧淫技",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科技",如果追溯历史,那就一定会追溯到欧洲贵族们"玩"的历史.中西人文有着不小的差异,我们的先辈总是告诫我们,勤有功戏无益.现在回过头来看,我们的先辈是误导了我们.

4、商业机会有哪些?
~~~~~~~~~
谁都知道要去喝头啖汤,能够公开说的商业机会已经是翻渣汤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2 23:11:34
近几十年来,中国第三产业的爆发是从"以计划经济为主,以市场调节为辅"开始的,也就是从那只看的见的手在一定程度上收敛的时候开始的.那只看的见的手至今不肯退去,连市场经济也要由那只看得见的手去操控.我相信,中国第三产业一定会随政治体制改革的启动而再次爆发.

所谓的政治体制改革,说透了就是要还政治权于民.也只有这样,还财富权于民的改革才能够深入进行下去,还教育权于民的改革才能够启动.近六十年来,我国产业上下游失调以及经济灾难的原因不是自然灾害,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为折腾.如果要追溯人为折腾的根源,那就一定会追溯到"人为主义"的头上来.只要"人为主义"仍然坚持着,那只看得见的手还会继续胡乱折腾,人为灾难还会一个接一个.当年的改革开放也只是在某些领域里一定程度上还权于民,但那只看得见的手在所有领域里继续占着主导地位.因此,人为折腾和人为灾难的根源继续存在.事实的确就是这样,"学历大跃进"就是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事(导致人才结构失衡);"WTO大跃进"也是改革开放以后发生的事(导致一场实力悬殊的金融战争).我们现在可以开动我们的大脑去想象一下,尽管那大脑已经被教育所残害,下一次的"第三产业大跃进"又会导致什么样的灾难性后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3 16:09:02
问题方面
  第三产业是最后一个受重视的产业,基础薄弱,需要迎来大的投入。当然社会上很多有眼光的人都看好第三产业的发展,**也出台了支持第三产业的相关政策,制定了相关计划,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然而这有点难。难的原因主要两个:
1一个是第三产业与**的相关性太大,而**的政策支持的力度不够大。虽然表面上看第三产业与**并无直接相关性,但仔细想想哪一行不与**打交道,仅房地产一块就不知道受官吏多少操控,虽然**不等于官吏,可是官吏就是**的元素,所谓的潜规则本不能拿到桌面上,但是当潜规则的作用关系到一个行业的兴旺还是没落的时候你就不能再置之不理;
2第二个重要的原因是缺少真正有实力的人来参与第三产业的振兴,这个表面上民主的社会背后的黑暗究竟多深只有那些有实力的人才知道。中国历尽了几千年的封建史,封建思想已经根深蒂固,我们的传统观念里不知不觉中带着封建的毒药残留,家族企业家族势力强大的可以撼动整个国家的经济,表面上一马平川,地平面下不知道开通了多少“地铁”。那些有能力发展好第三产业的人掌握着第一第二产业的命脉,而第三产业正是依附于前两者的存在而存在,聪明的人当然不会舍根取叶,他已经很有实力了,还有必要去为自己添加麻烦来取得自己又有的东西吗。现在关注第三产业的人群主要是正在寻找机会然自己强大的人,也就是还没有足够能力的人,第三产业发展怎么会快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5 14:56:45
jxgzp 发表于 2011-1-9 20:08
个人认为,我国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偏低,原因太多了,需要全面考察才好评价。首先是数据问题,两次普查修正的幅度那么大,足见数据问题的严重性。与之相关的就是统计口径问题,中国企业存在一个“小而全”、“大而全”的现象,学术界是这样论述的,这样一来,部分服务业统计到工业或其他里面去,一增一减,比重自然会严重拉低。为何会这样布局,原因很多,总之“经济人”驱使人们按利益最大化分工。那天分开搞更有利,我想算服务业的自然分开,不算的,能者也能将其更名为服务业。其次,是时代问题。现在是出于国际化时代。美欧之所以服务业超高,很重要一块是因为他们相当服务业是我国等制造业服务的,相当于全球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开积聚。自然我国服务业比重偏低,而对应的则偏高。印度最出名的软件外包业,甚至过头了,这种标准本身就值的商榷。金融危机后,美欧发现,不能过分赚轻巧钱,没有实体经济支撑的虚拟经济太虚了。提出“再工业化”。我们现在应该引以为戒,我们需要服务业,但我们更需要制造业等全面发展。中国要想独立自主站在地球上说话,就得全面发展。去年谷歌事件就可以略见一斑。若没有百度、腾讯等一批本土企业,中国离开谷歌好受吗?个人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大国,要全面发展。制造业要做世界第一,服务业也要。内部结构,需根据自身情况而定。
“美欧之所以服务业超高,很重要一块是因为他们相当服务业是我国等制造业服务的,相当于全球服务业和制造业分开积聚。”

赞同。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不能仅仅以占本国经济的多少来进行讨论和划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21:00:57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27 21:01:14
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