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休闲灌水
3237 4
2006-07-24

网络恋情,顾名思义就是经由网络互动所发展而成的恋情。网络恋情其实是网络交友的延伸,虽然大部份的人上网结交朋友不见得为了找寻恋情,但由于网络互动跨越了面对面互动所可能产生的外貌、表达能力等现实面的差异,网友能藉由文字、符号之间的交流,在「谈得来」、网络互动的高度「自我揭露」的特性之下,常容易使得双方由陌生人快速地发展到亲密朋友。正因如此,透过网际网络发展出的友谊,经常有发展进一步关系的可能,网络天地也因此成为时下两性互动与寻求恋情的热门场所。「网络恋情」就在这样的流行趋势下,则成为新兴的两性互动产物,但由于在网络上造假非常容易,使网络恋情的不确定性与可能性也是远超过任何一种亲密关系发展历程。
在早期,大部分的人都认为网络爱情的故事只不过电影中浪漫的故事情节,如同童话故事的王子与公主的美丽想象故事,是特别、单独个案的行为。但在网络发展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深入我们生活中之后,网络爱情不在只是存在于电影、书本中虚构的描写,它已经进入我们现实的生活中了;越来越多因网络爱情而结婚的例子出现,越来越多的人叙述他在网络上的爱情故事,也越来越的人期待能在网络上遇到一个美丽的偶然。随着网络已日渐成为生活中重要的沟通工具,有愈来愈多人透过网络认识朋友、甚至结交到自己的终身伴侣;有超过三成的网友期待在网络上遇见爱情。网络爱情不再只是一些特殊的个人行为表现,它似乎成了一种新型态的爱情型式,一种新形成的社会普遍现象。
根据Erickson的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将人生历程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主要的发展任务,如果在本阶段内无法完成发展任务,则会影响其下一阶段的发展,而在青年期(1218)及成年前期(1830)最主要的发展任务是「自我认同」及「亲密需求」,会先想去探索自己到底是谁,以及未来希望成为一个怎样的人;之后就开始追寻生命中重要的亲密关系,这表示他们除了在同性中建立「哥儿们」及「姊妹淘」的关系外,也会努力去试探并建立自己异性的亲密关系,讲白一点,就是开始恋爱。
  Rubin将爱情本质分为三部份,包括亲密及依赖需求(affiliative and dependent need)、帮助对方的倾向(predisposition to help)、排他及专一性(exclusiveness and absorption)。而Steck等人(1982)也提出爱情必须包括三部份,分别是照顾(care)、需求(need)、信赖(trust)。照顾指的是你愿意关心伴侣的福祉,会为满足对方而牺牲自己的时间和权益;而需求指的是就有那样的人会出现,他所具有特质就会特别吸引你,令你渴望和他在一起;而信赖指的是爱情关系中必须要有承诺与信任。
  而近年来最为大家所喜欢使用的爱情理论,就是Sternberg的爱情三元素论,他认为爱情包括三元素,分别是亲密(intimacy)、激情(passion)和承诺(commitment);亲密指的是情感上的亲密状态,对对方有好感,喜欢和他在一起,和对方相处时,会感到愉快、舒服,彼此心灵交会,有相连相属的感觉。激情指的是看到对方就有强烈的感觉,非常渴望和对方在一起,没见面时心中想的都是他,但也说不出来为何如此迷恋他,这也包括对性的需求和渴望。承诺是指决定去爱一个人,并愿意和他维持长久的亲密关系。
  以上讨论「爱情」的论述多由心理学立场出发,来说明人为什么会想恋爱、恋爱中会有何心理上的需求。「爱情」逐渐变的重要,成为男女双方结婚、在一起的主导因素,在于在工业革命后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转变,尤其是随着迈向现代社会的过渡期而发生在许多层次上的变迁,造成了意义深远的个体化过程,将人们从传统的关系纽带、信仰寄托与社会关系中切离。
  就如同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的精神》一书中所说明的,个体化过程是由宗教改革的教义展开,而后者取消了救赎的确定感,并将人们摒入一种深刻的内在孤寂当中。我们每一个人都逐渐被期待,也同时被强迫要在任何特定社群或团体的限制外过自己的生活(lead our own life)
因为在现实社会中,爱情所要承担的风险太多,又遭受到个人自我以及自由本质上的矛盾,所以在未能完全保障个人自身的安全需求之前,是不愿意去寻求爱情的。网际网络既隔离又连结的媒介特性,恰好满足了人们对自由与安全的心理需求,经由网络与陌生人的接触便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24 10:52:00
分析的有道理,照这个说法,网络越来越生活了,那网恋岂不也是生活阶段的一个插曲吗?或者说象谈恋爱一样是个一时期的心理过程呢?呵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24 11:41:00
网恋也挺危险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24 13:34:00

这个分析的倒是有点意思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3-8 21:10:33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