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慈善更需精明
余彭年曾感叹说,今日的行善与过去几十年经历过很多苦难有关。
曾在2003年专访过余彭年的香港资深记者纪硕鸣表示,余彭年是很低调的一个人物。“他很早便在湖南韶山一带进行捐助活动,当地**本来希望他高调一些,但被他拒绝了。”
1988年,回到湖南老家的余彭年有感于长沙交通拥挤,捐赠创立“立珊专线”公交车队。为车队购买了二十辆豪华大客车,行驶在长沙火车站至湘江西岸岳麓山下10公里长最繁忙线路上。也是那一年,余彭年看到长沙火车站人气不旺,投资建设了一个40米高的巨型喷泉。喷泉揭幕当天,现场人声鼎沸。
1998年长江水灾波及湖南,余彭年捐款100万元。通过电视,人们看到他一张略带歉疚的脸:“亚洲金融危机影响了我的资金调动,兴建中的彭年大厦需要资金,所以只能捐100万……”
多年来,已是港商身份的余彭年乡音未改,依旧是一口浓重的湖南口音。他回忆说,自己的父亲曾在蓝田镇经商数十年,兵荒马乱时节,有一次身遭枪击,险些丧生。早年的故乡印象不乏刻骨铭心、难以忘怀的苦难。父亲曾告诉他:1912年蓝田水灾,彭家全部人丁连同房屋财产被洪水冲散,幸而有乡邻照顾,才得以重建家园。
在长沙,有一块纪念碑清楚地写着他近十年来对故乡的捐赠:
涟源市立珊学校
涟源市水坝一座
涟源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长沙五一广场地道工程
长沙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大庸市彭立珊救护中心
据统计,这些捐赠折合人民币约1500万元。而一切还只是余彭年对内地大规模捐赠的起步。香港《东方日报》曾统计:到2000年6月止,仅学校一项,余彭年已在内地捐助400余所。
可几年后,当余彭年再次踏足长沙,已看不到一辆“立珊专线”,当地交通管理部门在没有和余彭年沟通的前提下,径自取消了“立珊专线”。而火车站广场前的巨型喷泉,由于长年无人打理,喷泉成了一潭死水。
几年前,余彭年曾捐给长沙10辆进口三菱救护车。按照最初预想,10辆设备齐全的救护车应该对受捐单位的急救能力有所提升。但两年过去,他获知:救护车外观依旧,里面的设施却被改造,本应用于急救病人的车子成为掌权者的座驾。余彭年多次交涉未果。最后,他不得不将改变用途的车悉数收回,转赠另外几家医疗单位。结果:转赠的救护车在涟源再一次被改变用途……
余彭年提笔给省**写了一封信:“海外侨胞并不是生下来注定发大财、能成为大富豪。其实,他们大都是凭着一双空拳、苦打天下起家的。然而,只要事业有成,他们不忘为家乡造福。每一块钱都凝结着侨胞的血汗,饱含着他们的心酸。没有任何借口可以把它浪费和滥用……”
余彭年不得感慨:“好事难做、善门难开,我们做好事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不可想象的麻烦,甚至花钱、吃力不讨好,看来做慈善也和做生意一样,要精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