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和金融服务
研究机构:长江证券 分析师:陈志华 撰写日期:2011-01-11
报告要点
12月贷款规模符合预期,超年初计划,但不必担忧
11日,央行公布了信贷数据情况:12月人民币信贷投放4807亿,人民币存款增加9449亿元。居民当月新增贷款1548亿,环比减少348亿,其中短期消费新增贷款409亿,环比减少116亿,中长期居民新增贷款1040亿,环比减少331亿;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3336亿,环比减少406亿,其中企业短期新增贷款2359亿,环比增加689亿,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1363亿,环比减少567亿,票据压缩796亿,环比多压缩640亿,票据占比约3.09%,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压缩空间有限。
企业贷款中长期化减弱,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主要是加息周期中降低久期对银行有利;从期限匹配的角度来看,银行流动性比例处于低位,需要降低久期提高流动性;**融资平台贷款受限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信贷规模超计划,不超市场预期,说明信贷需求刚性,以及决策层仍注重经济稳定增长。去年压缩票据8255亿,一般性贷款8.86万亿。今年外贸形势仍不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同时也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投资冲动及信贷需求仍将强劲。
预计今年信贷增速不低于15%,M2增速不低于16%。由于央行在去年四季度开始加息,打开加息通道,未来针对通胀调控将逐步由单一数量调控演变为数量和价格调控并举。今年通胀将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新涨价因素难以超预期,失控,因此货币调控压力难以超预期,市场不必对此担忧,不过我们仍将密切注意热钱动向。
展望今年信贷规模和央行调控手段,银行基本面将有良好改善,主要体现在息差将继续扩大,信贷增速回归常规水平,同时经济仍将保持良好增长势头,资产质量仍处于较好状态。
热钱流入凶猛,需密切注意
12月外汇储备增加显著,热钱大量流入。我们通过升值预期检测热钱流入状况,本币升值预期或在中美首脑会谈时有所强化,人民币汇率改革可能随着欧美对华高科技产品限制减少有所实际松动,由此将会加快升值步伐,热钱流入将有超预期可能。热钱流入首先增加国内货币供应,使得市场资金利率回落,资金充足,同时也会加大数量收紧的压力,央行或再度上调准备金率,但我们认为对股市整体影响偏正面,毕竟热钱流入渠道受控,以及央行有所警觉(通胀难以失控),宽松资金面有利于银行估值修复。
投资风格上,盈利周期和通胀周期支撑目前大小盘风格切换
盈利周期与通胀周期切换,温和通胀工业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如2003年1月―2004年7月、2005年1月―2007年7月、2009年8月―2010年10月;而通胀过高(大于4)或过低(低于1)则经济运行均处于不佳状态,工业企业增加值难以持续向好。通胀周期引致盈利周期变化,相应大小盘估值差异变化。在温和通胀时期,小盘股估值相对大盘股估值有溢价,而在通胀过高或者过低时期,大盘股估值相对小盘股估值有溢价。
本轮通胀不同于07年(经济过热和外部输入),本轮通胀类似于03年属于货币超发驱动。今年通胀将高位盘旋,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全年维持在4%-4.5%。较高通胀引致周期性的大小盘估值切换利好银行股。
财政资金陆续到位,商业银行季末吸储冲击消失,央行连续净投放,未来三周到期央票4500亿,以及年初信贷投放,最近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资金面较为宽松,拆借利率显著回落。从历史经验看,货币市场利率冲高回落的时候,大盘反弹的概率大。
策略上,看好银行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原因是:盈利周期和通胀周期转换带来估值变化支撑银行股估值修复;货币市场利率回落,资金面较为宽松;物价环比上涨过快势头有所好转,PMI指数中价格指数开始回落,此外美元反弹及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通胀压力;今年上市银行业绩仍然可喜,预计同比增速为22%。
12月份信贷规模符合预期
11日,央行公布了信贷数据情况:12月人民币信贷投放4807亿,规模符合预期,人民币存款增加9449亿元。居民当月新增贷款环比减少348亿,其中短期消费新增贷款环比减少116亿,中长期居民新增贷款环比减少331亿;非金融企业新增贷款环比减少406亿,其中企业短期新增贷款环比增加689亿,企业中长期新增贷款环比减少567亿,票据环比多压缩640亿,票据占比约3.09%,处于历史低位,未来压缩空间有限。
企业贷款中长期化减弱,符合我们之前的预期,主要是加息周期中降低久期对银行有利;从期限匹配的角度来看,银行流动性比例处于低位,需要降低久期提高流动性;**融资平台贷款受限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下滑。
人民币存款余额同比增速比上月末上升0.6个百分点。12月存款增加9449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871亿,企业存款增加6995亿元,财政存款减少9328亿元。
M1同比增速为21.2%,比上期低0.9个百分点,M2同比增速为19.7%,比上期高0.2个百分点。从M1/M2值来看,12月较11月有所增加,预示活期存款占比有所增加。历史经验看,活期存款占比和实际负利率具有反向关系,如果不加息的话,活期存款占比将维持高位。
本年新增贷款约7.95万亿元,符合我们之前预期。如果扣除票据,全年新增贷款8.8万亿,今年票据压缩空间有限,我们预计今年信贷增速不低于15%,M2增速不低于16%。
盈利周期和通胀周期支撑目前大小盘风格切换
盈利周期与通胀周期切换,温和通胀工业企业盈利状况良好,如2003年1月―2004年7月、2005年1月―2007年7月、2009年8月―2010年10月;而通胀过高(大于4)或过低(低于1)则经济运行均处于不佳状态,工业企业增加值难以持续向好。通胀周期引致盈利周期变化,相应大小盘估值差异变化。在温和通胀时期,小盘股估值相对大盘股估值有溢价,而在通胀过高或者过低时期,大盘股估值相对小盘股估值有溢价。
本轮通胀不同于07年(经济过热和外部输入),本轮通胀类似于03年属于货币超发驱动。今年通胀将高位盘旋,主要受翘尾因素影响,全年维持在4%-4.5%。较高通胀引致周期性的大小盘估值切换利好银行股。
人民币升值预期仍然强烈,热钱继续流入
12月热钱流入约564亿美元,较11月增加821亿美元。美元指数维持震荡,人民币兑美元NDF较上日下降,达6.46。
即时汇率与美元兑人民币NDF之差仍处于高位,预示人民币升值的预期较为强烈。
资金利率回落短期助推银行反弹
正如我们上周周报中强调,财政资金陆续到位,商业银行季末吸储冲击消失,央行连续净投放,未来三周到期央票4500亿,以及年初信贷投放,最近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资金面较为宽松,拆借利率显著回落。
从历史经验看,货币市场利率冲高回落的时候,大盘反弹的概率大。
策略上,看好银行估值修复带来的投资机会。主要原因是:盈利周期和通胀周期转换带来大小盘估值变化利好银行股;货币市场利率回落,资金面较为宽松;物价环比上涨过快势头有所好转,PMI指数中价格指数开始回落,此外美元反弹及人民币升值有助于降低通胀压力;今年上市银行业绩仍然可喜,预计同比增速为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