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产业经济学
1213 0
2011-01-13

【原文出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原刊地名】京

【原刊期号】20101

【原刊页号】12~23

【分 类 号】F61

【分 类 名】财政与税务

【复印期号】201005

【英文标题】Why Is Service Expenditure by the Government Insufficient?   A Study Based on the Institutional Obstacles of Service Expenditure

【标题注释】本项研究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项目编号:70873017)、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体制完善阶段的和谐社会构建与公共财政安排”(项目编号:07JA790012)资助。

【作 者】吕炜/王伟同

【作者简介】吕炜,东北财经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伟同,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博士。

【内容提要】中国**服务性支出长期不足的事实,表明中国在民生改善领域可能存在着某种体制性障碍,而这种阻碍民生改善的体制性障碍可能与维持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体制安排相关。文章运用中国1996—2006年省级数据研究发现,以中国式分权和以增长为核心的**职能异化为内容的体制安排,在维持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也构成了阻碍**服务性支出的体制性障碍,并形成了“经济增长—民生改善”相互替代的增长模式。而要破除**服务性支出的体制性障碍,需要从体制层面改变现有增长模式,将民生改善融入经济增长的循环之中。

【摘 要 题】财政收支

【关 键 词】服务性支出/体制性障碍/中国式分权/联立方程

【正 文】



【参考文献】

    [1]傅勇、张晏,2007:“中国式分权与财政支出结构偏向:为增长而竞争的代价”,《管理世界》,2007,3。

    [2]吕炜、王伟同,2008:“发展失衡、公共服务与**责任”,《中国社会科学》,2008,8。

    [3]吕炜,2005:《我们离公共财政有多远?》,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4]——2006:《转轨的实践模式与理论范式》,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5]王永钦、丁菊红,2007:“公共部门内部的激励机制:一个文献述评”,《世界经济文汇》,2007,1。

    [6]王永钦、张晏等,2007:“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论分权式改革的得失”,《经济研究》,2007,1。

    [7]张军、高远等,2007:“中国为什么拥有了良好的基础设施?”,《经济研究》,2007,3。

    [8]张晏、龚六堂,2005:“分税制改革、财政分权与经济增长”,《经济学(季刊)》,2005.3。

    [9]周黎安,2004:“晋升博弈中的**官员的激励与合作”,《经济研究》,2004.6。

    [10]Li,Hongbin and Li-An Zhou,2005.“Political Turnover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 The Incentive Role of Personnel Control in China.”Journal of Public Economics. 89 : 1743-62.

    [11]Qian, Y. and B. Weingast,1997.“Federalism as a Commitment to Preserving Market Incentives.”Journal of Economic Perspectives. 11(4):83-92.

    [12]Qian, Y. and G. Roland, 1998.“Federalism and the Soft Budget Constraint.”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88 (5):1143-62.

附件列表

72政府服务性支出缘何不足.docx

大小:818.22 KB

只需: 1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