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农林经济学
1830 4
2011-01-16
对于记者说的,城里的尖椒都卖到三四块钱一斤,老董是很难想象的。老董是山东青州种尖椒的农民。

  “去年12月中旬,我拉着60斤一包的尖椒去卖,菜贩一包只给我5块钱,气得我又拉回来了。”老董说起这件事依旧耿耿于怀,“2009年这个时候尖椒卖到一斤两块七左右,2010年却只卖到一斤8分钱,最低的时候还卖过2分钱。”


  老董说,去年天气好,辣椒收成很好,可是他的收入却少了。


  丰产不丰收

  “腊八”(1月11日)一过,忙了一年的农民终于可以闲下来为好好过个“年”做准备。菜农老董也卖完了自家蔬菜大棚里所有的尖椒,终于有空坐下来,盘算一下今年的收成。

  对于这个以土地为生的农民来说,2010年可算是个丰产之年。由于阳光充足,大棚尖椒长势很好,生长期延长了近一个月,他也因此能多卖一个月的尖椒。


  但是这年底一算账,结果让老董有点接受不了:这一季尖椒卖下来居然刚刚回本!一家三口辛辛苦苦忙活了几个月,尖椒长势、收成都不错,但是到手的钱却没有多。


  计算的结果让老董难以接受,整个尖椒产销季下来居然刚刚回本。这意味着一家三口忙活了大半年,虽然丰产了却没有挣到钱。


  “去年冬天天气比较暖和,往年到大雪(二十四节气之一)后就不产尖椒了,但这季直到 ‘阳历年’前地里还有。”据老董讲,本以为多收了一个月能多赚点,没想到这一个月却填了亏空,“要是没这一个月的收入,这一季辣椒赔大了。”


  老董所在的郑母镇是山东蔬菜基地青州的大棚蔬菜种植地之一,每年的阴历八月十五以后,这里开始产椒,此后两个月,菜农便进入收椒和卖椒的过程。镇上有多个蔬菜交易中心,全国各地的蔬菜批发商在蔬菜季都会蜂拥来到这个小镇上。


  老董告诉记者,去年尖椒刚下来的时候,最高价卖到2块钱,不过高价就维持了几天,然后价格稳定在七八毛一斤,但从11月下旬开始,价格一路下滑,到12月中旬直接跌到1毛钱以下了。


  据老董讲,尖椒的成本价在一斤5毛钱左右,如果低于这个成本,菜农就挣不到钱。“2009年尖椒的平均交易价格在2块钱左右,2010年的平均价却只有5毛钱,刚刚够本。”


  “现在这种子涨到了2毛钱一粒,化肥也从130元一袋涨到了160元,光大棚使用的塑料薄膜一项,每年都要花费近4000元,这还不算水电费用和人力耕地犁地等的成本,原材料价格方方面面都在涨,我看电视说城里菜市场的尖椒价格也在涨,怎么就我们种菜农民的菜价没有涨?”


  丰收了,城里的菜价也涨了,为何菜农却没挣到钱,菜价中的“利润”究竟去了哪里?


  平抑物价惹的祸?


  老董所在的村子里设有一个蔬菜交易中心,村子380多户菜农每天早上5点左右将菜拉到该市场进行交易。该交易市场的客户也相对固定,每天约有20-30辆来自北京、天津和山东本省等地的大卡车进行 “定点”收购。


  在2010年12月中旬尖椒价格跌破每斤一毛钱后,老董多次问过收购商“掉价”的原因,所有收购商的回答都惊人一致:国家平抑物价。但让老董没想到的是,价格直接从六七毛钱降到了1毛钱左右。


  记者从中国蔬菜网发布的新发地批发市场价格看到,进入12月份后,尖椒的批发价格一直相对稳定,最高日均价出现在12月31日,为1元/斤,最低日均价出现在12月24日,价格为0.6元/斤,其他日期的市场平均价基本维持在0.85元/斤左右。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进入12月份后,北京市场的尖椒价格并没有大幅下滑。


  去年11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 《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自2010年12月1日起,开始降低蔬菜运输物流成本,进一步规范和降低了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


  “按照新政策,收购商的成本只能降低才对,但实际情况是进入11月下旬后尖椒交易价格直线下滑,城市菜市场的菜价稳定了,没怎么变,我们的菜价为什么降低了?”这是菜农老董无法理解的。


  对此,一位不愿具名的业内人士对本报记者表示,“**展开打击哄抬物价行为和操纵市场的过度投机行为,这个利好政策反而导致源头菜价的大幅下滑,因为批发市场的价格难以操纵,就只能将利润的攫取转移到菜农身上。”


  寻找菜价的疯狂利润


  蔬菜的流通链条主要包括菜农、一级批发商、农贸市场菜贩、超市和购买者。其中,一级批发商和超市采购部门直接到菜源地交易中心进行采购,一级批发商将蔬菜运往目的地的批发市场直接销予当地农贸市场菜贩或中途转给二级批发商,而超市则在采购后直接销售。


  从老董所在的郑母镇的交易中心运销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记者粗略地算了笔账,菜农在12月中旬的批发价为0.1元/斤左右,按2010年12月16日新发地的尖椒平均批发价格每斤0.85元计算,一辆载重10吨的运菜车一次运输的利润为15000元。


  其中,需要扣除摊位费和运输费。在郑母镇蔬菜交易市场,收购商的摊位费为每斤1分钱,以10吨一车计算,每车的“市场管理费用”为200元,加上在新发地市场的进场费和塑料袋费用共200元左右,总共400元。


  交通运输费方面,据一位长期在该市场进行收购的商贩讲,载重10吨的卡车从该交易中心到北京新发地批发市场的运输费用总共为3000元左右,其中包括油费、人工费和食宿费等,由于12月份后减少了公路通行费,可再减免200元左右,即2800元。


  由此计算下来,一级批发商一次运销的纯利润为11800元。


  而农贸市场菜贩方面,一位小西天附近菜市场的菜贩告诉记者,进入12月份以来,尖椒每斤的价格维持在2元-2.5元,以每斤2元计算,减去0.85元每斤的批发价格,每斤的盈利为1.15元。“我的摊子总共有三四十样菜,一个月的利润在5000块钱左右,除去摊位费1500元和150元左右的水电费,每个月的纯利润在3500块钱左右。”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2元钱的菜价构成中,0.1元为菜农获得,0.75元为批发商所得,1.15元归菜贩所得,三方占比分别为5%、37.5%、57.5%。


  如果销售终端是超市,则从菜源进货后的利润直接由超市获得。记者从北京多家大型超市了解到,超市尖椒的价格(非有机绿色蔬菜)的价格在3.28元-3.58元不等,如果从郑母镇蔬菜交易中心购菜,载重10吨的运输车一次购菜除去运输费和交易中心摊位费,利润为63400元-69400元。


  由此计算,按3.28元每斤的超市尖椒价格,其构成中,菜农获得0.1元,超市获得3.18元,分别占比3%和97%。


  老董对记者说,春节后他准备让儿子到青州市里去找份工作干,“现在我已经不能说服儿子再跟着我们老两口种地了,一年到头忙活,收入还得不到保证。就算在城里卖衣服,一年还能挣个万把块呢。”


来源:经济观察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16 16:24:52
我刚好学过这个问题,丰产不丰收。我觉得不是限价令惹的祸。而是,其一:你丰产,别人也一样丰产啊!社会供给增加。消费水平在一定时期变化不大,那么商品价格就一定会下降啦!其二:在农业上这个问题很普遍,例如:粮食丰产不丰收等问题,与这类似。市场的相对饱和也是丰产不丰收的主要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6 18:37:58
中国国情就是这样,谁让咱是老百姓呢,看看高官那个担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7 16:37:07
觉得这个问题不是什么限价不限价导致的问题,而是长期以来,菜农在蔬菜的整个销售利润的分配中一直处于不利的地位。面对蔬菜收购方,议价的能力很低很低,要解决这一问题,得在各地成立相应的农业合作社才能够提升菜农在蔬菜交易时的议价能力,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菜农获得利润低这一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17 16:45:50
2# key727877479
二楼的解释在微观经济学理论上是说得通的,但现实中针对蔬菜这一类的产品,其实市场需求并没有饱和。中间商在蔬菜的销售过程中对菜农处于垄断地位,而对消费者也处于垄断地位,这就形成了一个双重垄断,一方面,压低菜农的售价,另一方面抬高零售价格,从中获得巨额利润。消费者的需求并没有得到满足,只是由于这是一个垄断竞争市场,定价权在蔬菜中间商,而面对过高的价格,消费者只能放弃消费;蔬菜不易保存,菜农也只得低价卖给中间商,从而形成价格不断上涨,但是菜农收入却不增加,而消费者为之付出的代价也增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