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1908 5
2006-07-28

新一轮通胀来临?

全球货币的流动性过剩、能源价格的快速上涨、资产价格的飙升,“内忧外患”中,第四次通货膨胀的脚步似乎在中国渐行渐近。失真的CPI能否正确衡量物价水平?中国现在是不是已经陷入通货膨胀?货币政策方面是否要采取一些措施?孱弱的消费如何启动?这些都是目前决策层必须慎重应对的重大命题。

中国的实际通货膨胀大大高于数据显示的程度。中国表面较低的CPI增速掩盖了深层的通货膨胀压力,系统性地低估了公众的通胀预期。

作者:刘晓午

“第二季度是一种非理性的增长!”中信证券的高级宏观分析师陈济军直言不讳地对记者说。

三个月前,与大多数券商投行一样,中信证券对第一季度的投资和GDP的高增长不以为然。而现在,半年的经济数据出来后,这家国内实力券商的研究部门对未来的通胀保持了高度的警惕。

在过去的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压力之下,中国的通缩派占领上风达一年之多,而现在,中国的通胀派再次风生水起。

通胀派风生水起

中国社科院金融所的易宪容研究员是中国通胀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早前,他一贯的加息观点被淹没于“产能过剩、通货紧缩”的大潮中,而现在格外醒目。

“第二季度经济增长超过11%,投资增速如此之快,还说经济不热?这纯属自欺欺人。”易说。

哈继铭是另一位通胀派的代表人物,同时也是中国国际金融公司的首席经济学家,在国家统计局7月18日公布上半年经济数据后,哈再次指出经济存在过热,通胀已经来临。

哈继铭认为,在过去20多年中国经济平均增长率在10%以下,而今年二季度GDP增长11.3%、上半年平均增长10.9%的增速明显超过了潜在增速。

与2003年、2004年经济过热比较,中信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陈济军更为担心本次经济过热出现的新情况。

“之所以说第二季度经济增长是非理性的,是因为投资强劲不仅表现在第一季度的基础设施领域,而且蔓延到了第二季度的制造业领域,如前期的钢铁、水泥和建材等过剩产业在第二季度投资增速较大。”

上半年国内几乎所有的经济指标都显示出导常的强劲增长,只是物价仍然趋于低位。按业内的话讲,GDP增长的吓人,物价迟早要起来。

在18日的经济形势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坦言,2006年下半年的通货膨胀压力将加大。这是国家统计局从去年“产能过剩”论调以来,首次表示对于通胀压力的担忧。

“CPI被低估了!”

尽管GDP和投资的增速热度与2003年、2004年似曾相识,但数据显示,衡量通货膨胀的CPI指数在2006年第二季度三个月份出现爬坡状态,分别为1.2%、1.4%和1.5%,但整体而言,上半年1.3%的增幅仍然处于低位。国家统计局发言人郑京平把此种情形定义为“低通胀下的高增长”。

不过,很多经济学家却不这样认为。 “你仔细观察,现在房子这么贵,水电油运在涨价,为什么CPI这么低?我始终搞不懂。可以说,CPI被低估了,目前CPI指数与国内居民消费结构有些脱离,已经误导了经济决策。”易宪容研究员说。

易宪容以CPI指数中的住房支出推敲CPI的真实性。“2003年居民住房支出为699元,2004年为733元,2005年为805元,折合下来一个月住房支出为67元,还不如普通人家一个月的水电费,这个CPI真实吗?”

2006年上半年,各种价格似乎都在上涨。原油、铜等多种大宗原材料价格不断创出新高,水电油运的价格出现上涨的趋势,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价格居高不下,调控的主对象房地产价格仍然持续上涨。在此种情形下,上半年CPI仅仅上涨了1.3%,此种反差令易宪容不解。

“如果把住房算入CPI,按照哈继铭的算法,CPI被低估了一个点左右。”易说。

哈继铭认为,中国的实际通货膨胀大大高于数据显示的程度。表面看来,中国CPI增速低于许多其他国家,甚至低于实行通胀目标制度的经济体所制定的通胀目标。但是,表面较低的CPI增速掩盖了深层的通货膨胀压力,系统性地低估了公众的通胀预期。

国际市场转移通胀

接受采访的多数经济学家表示,与2003年、2004年的经济过热相比,这一波过热的最大特点是国际市场平抑了国内物价,通货膨胀主要体现在资产价格上。

银河证券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经济师滕泰说:“本次经济过热的源头在于货币流动性过剩,过多的货币流动性必定推动未来通货膨胀。在今年上半年,通货膨胀反映在国内的资产价格上,而并没有充分反映在CPI指数上。”

从2006年1月4日到7月11日,上证指数从历史低位1163点上涨到1745点,涨幅达到50%;国债指数从95.64点上涨到109.68点,涨幅达到15%;而大宗原材料商品,如石油、期铜价格等都在今年上半年创出历史新高。

另一方面,实体经济,特别是中下游消费品价格在上游原材料成本抬升的情况下,始终难以提高价格。最典型的莫过于空调价格的调价,在空调厂商多次炒作调价下,空调市场的主流依然是“低价销售”。

“把这次经济过热放在全球经济的视野下来分析,可以发现国际市场转移了国内的通货膨胀。”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副所长巴曙松博士说。

“去年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参考的一篮子货币中,美元占相当大的比重。但实际上,自去年以来,随着美元贬值,人民币的有效汇率其实贬值了2%。这极大地促进了出口,所以外需实际消化了国内的产能过剩产品,平抑了国内物价。”巴曙松博士说。

同时他认为,上半年的通胀可概括为非贸易品的通胀和可贸易品价格的下跌。原因就是房地产、服务和各类资产价格属于非贸易品,在国内充足的货币流动性的推动下,价格不断上涨;而家电、轻纺等可贸易品通过国际市场消化,这类价格始终涨不上去。

巴曙松博士认为,未来的通胀压力取决于国内经济结构和CPI权重的调整步伐。“如果外需仍然占主导,外贸逆差持续增长,那么可贸易品的价格将不可能上涨,核心通胀也就难以上升;如果CPI指数改变权重比重,增加住房支出的权重,通胀将上升。”

外部紧缩还是内部紧缩?

2003年、2004年的宏观调控以内部调控为主,以打击国内投资品行业需求为主,在动用行政手段的同时,也动用了总量政策——升息。

而现在,决策层会沿用以往的以内部紧缩为主的调控手段吗?这取决于决策层对于目前通货膨胀的定性,但现在,经济学家们为此争论不已。

易宪容和哈继铭认为目前的实际通膨胀率已经较高,必须迅速进入加息通道。以稳定物价,减低投资增速,降低国内需求,挤压经济泡沫。

巴曙松和滕泰认为目前的经济主要矛盾在于外部失衡,经济结构过分信赖外需。政策的着力点应该是汇率和外贸政策的调整,通过外部紧缩,促进经济转型;而不是加息,一味地内部紧缩。

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评论说:“目前的通货膨胀是不是需求推动型的?这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但个人感觉,总供给大于总需求的格局并没有改变,所以目前调控的目标并不是物价,而是投资增速和信贷增速,而在这点上加息的效果是不明显的,应该更多地采取结构调整措施,如法律、环保等措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29 11:18:00

赞同易老师的说法。问题是通胀已经来了。小LBX怎么办啊?各位出出主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30 22:28:00
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不可不信,不可全信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31 16:07:00

“如果把住房算入CPI,按照哈继铭的算法,CPI被低估了一个点左右。”易说。

荒谬!住房是投资,怎么能算入CPI?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1 17:03:00

请问小LBX是什么意思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8-2 13:32:00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