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1522 0
2011-01-17
【新加坡《海峡时报》1月11日文章】题:没有食品危机,只是价格扭曲    上一次食品价格危机出现在仅仅两年以前。从那以后,谷物、肉类、糖和食用油等主要产品的产量一直保持正常,也就是说,气候失调、**囤积政策和出口限制导致的价格波动都没有超出正常界限。世界银行的谷物价格指数去年上半年有所下降,但下半年急剧上涨。更令人担忧的是,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粮食价格综合指数上个月已经比2008年年中危机时的峰值高出4%。粮农组织今年已经发出食品价格“动荡”的预警。
    有两点值得注意。食品危机周期的缩短(由价格走势而非供应衡量)是值得深思的一点。如果像一些迹象显示的,食品政策与全球信贷及油价的上下起伏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你就可以预料国家支付进口食品费用的能力会频频出现问题。因为油价的上升(不久就将突破100美元一桶)将提高生产和运输食品的成本。
    其次,除了损毁农田的普遍灾难以外,水旱灾害因素对供应的破坏也往往被夸大。去年世界小麦供应量充足,但俄罗斯因为坏天气减产三分之一而实施出口禁令。俄罗斯本可以在自由市场上买入,并以公道的价格出售一部分产品。谷物和肉类的各种替代品的存在意味着食品供应能自我调整。当前的情况与2008年一样,价格扭曲才是罪魁祸首。
    因此,现代资本的运作没起什么好作用。指数基金和农产品行业是投机于食品期货的大户。它们都在迅速捞钱。自2008年以来,美国**通过购买近两万亿美元债券释放出廉价信贷,其中一部分钱被人用于抬高农矿产品价格。像气候一样,这样的市场机制基本上不受控制。如果世界食品产出增加一倍,投机者仍将找到办法操纵价格。损失最大的将是穷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