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在看书看到了一个生词,价格扭曲,百度一下后有些不懂,和大家一起研究:
中国在经济改革前和改革中许多商品价格存在扭曲现象,主要有:①粮食在1985年以前的相当长时期内,对城乡居民供应的统销价格大幅度低于统购价格;1985年取消粮食统购制度,实行定购,并提高价格。在农村执行粮食统销价与定购价相同的价格,在城市为保证职工生活水平不下降,粮食统销价未动。因此,城市粮食价格既是“购销价格倒挂”,又是城乡价格倒挂。②某些矿产品和基础原材料以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低利微,有的甚至亏损;某些加工业制品的价格相对偏高,利润较为丰厚。③1985年工业生产资料实行价格双轨制后,出现了同种商品在同一市场同一时间计划内价格低于价值、计划外价格高于价值的“双扭曲”。部分劳务收费亦有上述表现。④与国际市场价格相对照,中国农产品价格和不少工业原材料价格相对偏低,加工业制品价格明显偏高。
我对第二条有点疑问:粮食的初级产品利润低微这应该与供求关系有直接关系呐,难道是当时的政策有关?如果当时有些什么政策导致对销售价格或销售量有约束?
请“专业人士”逐条解释解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