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然极喜爱红烧肉,居家也好,上馆子也好,多数时候会吃点红烧肉.前几天一朋友邀我上馆子,照例上了一盘.外观看上去还马马虎虎,闻起来没香气,倒有些糊味.吃了一块,乖乖!这恐怕是我吃红烧肉以来,最难吃的一回了:酱油太多,同肉一起焖糊了,太咸,油腻也没有烧出来.朋友当即要求退掉,商家哆嗦了两句,端下去自己尝了尝,回来说,再帮你们烧一盘吧.不久,又上了一盘,很不错.
回家躺在床上,想起这盘难吃的红烧肉,肯定倒进了潲水桶的红烧肉,不禁思绪不已:这盘肉同后来那盘肉无论主料\辅料\佐料\燃料\人工等耗费,几乎没什么差别,但结果相差十万里.一个让客人倒了胃口,损害了商家的信誉,浪费了资源;一个却正好相反.
再深一步想来,身边这种现象可遍地皆是啊!
10元一双的袜子,买了两双.去年的那两双穿得太久,磨损太严重,准备换掉.不想没一个礼拜,两双新袜子脚跟脚指都露了馅.同样的价钱,看上去同样的袜子,一个穿一年也不见破,一个只有一个礼拜就千疮百孔.也许它们有很大差别,我看不出来,但做袜子的全部工艺\工序\材料\人工等费用差别是不大的,而结果却有天壤之别!
上班了,看到车间里那些重要设备:冲孔机\折弯机\焊接机乃至于手电钻等这类小东西,不是日本的,就是德国的.大家都明白:同样是那些东西,国产的就是不耐用,不好用,精度不高,故障率却高.据了解,国产的价格一般比进口的低一半以上,但大多厂家还是选择进口货.谁钱多了会买性能差别不大的贵东西呢?只有一种解释:从性价比考虑,进口的要大大优于国产的.想来那些东西从用材\工艺\人工等费用消耗上,差别也不会很大,但性能差别巨大!
同样例子太多,不胜枚举,归结为一句话:低劣品质是最大浪费!
品质低劣,如果各类耗费也低,象一次性用品,成本也极低,我们当然不能要求那东西的品质要很高很耐用,问题在于,普遍的现象是各类耗费相近的产品,性能和品质差距很大,跟市场售价的差距往往不成比例.受市场竞争的压力,品质低的产品售价会更低,利润会更薄.除非象一些小商品,利用顾客对产品的不了解,采取坑蒙的方式,但这也只能得成于一时,不可能得成于一世.象我买袜子这件事,只能被蒙一次,下次就会留意了.价格高的大宗产品,买家会十分小心,一般不会出现这种意外.
大家讨论中国为什么富不起来.如果抛开制度等因素不谈,同样耗费生产出来的东西,品质低劣的,附加值就谈不上,无论国际国内市场上都没有竞争力,只有采取低价倾销.有的价格接近成本甚至低于成本也要销,你说中国能富起来吗?
大家说跟外国做生意,中国是"买啥啥贵,卖啥啥便宜".难道这不是必然现象?我们能怪老外吗?
这也是中国工人工资低的原因之一.同样的人力付出,生产的品质低劣,卖不起价,从啊里找钱付高工资?
这也是环境污染的原因之一.同样的能源消耗,同样的工业废弃物,产出却是品质低劣不顶用的东西,这不是造孽是什么?
这同样也是资源紧张的原因之一,如果造出的产品质忧性强,不象我买的袜子那样一礼拜就扔,那么同等使用条件下,也许只要消耗一半的资源,甚至不要消耗一半的资源就可以满足需要;而我们恰恰相反.
我们粗制滥造,品质低劣,吃子孙饭,造子孙孽,唯一得到的是每年GDP9%左右的增长.这种增长,不要也罢!
中华要崛起,这样下去,何以崛起?
科学发展观,建设创新性国家的口号是不错的,但,如果国家不从政策上进行引导,鼓励高品质,高附加值产品的生产,压制粗制滥造,低价倾销的产品;如果不在传统产业上加大科研力度,改进工艺,提升品质,把精力一味投入到所谓高精尖的创新上,又有什么用?毕境传统产业才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并且规模宠大,与民生息息相关.......那最后的结果,必然就象那盘难吃的红烧肉一样,劳民伤财事小,影响信誉事小,掏空崛起的根基事大,遗患子孙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