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日子天读到文章说中国上半年的GDP较同期增长10.9%有感而发。写下此文,有兴趣的可以一读。
10.9%这个数据确实可怕,在我看来中国的经济在近30年内保持的高速发展的原动力在于对私有化的肯定和对市场的开放。我们所谓的GDP粗略可分为四大块,投资,消费,政府消费和进出口。而中国的投资,政府消费和出口一直是中国的GDP的发动机,它们吸取了国外资金到国内生产通过廉价劳动力以提高利润。当然问题就在于由于廉价的劳动力导致消费力疲软,经济只能单向地依赖对外贸易。而美国正抓住这个软肋,提高人民币汇率直接中国经济重蹈日本覆辙。
政府一方面逐渐升高人民币汇率,同时也把所得税起征点提高。这样有助于经济软着陆,扩大国内消费市场。以免造成越来越依赖出口,而消费越来越疲软,政府也可谓用心良苦。
可是在此背后却又有更多的问题等待国人与政府携手解决我认为主要为以下三点:
1。社会利益分配不均匀。太多人以不公平的优势或是市场制度漏洞取得与其贡献不符的财富。导致社会给人以误觉以为,财富与知识和技术无关等等错误观念。贫富差距过大,富翁比教授更受推崇,政府官员比民众要高一级等等不公平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些都是由于分配不均所导致。社会各个职业都应受到平等地位
2。社会制度缺乏发展经验。一个健康的社会制度应提供可以供人们广泛合作的制度,同时每个于此相关的人都可以平等参与此合作。而我们的社会却是一个只顾私欲,不管社会所要对此付出多少浪费的狭隘的经济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中国人不如印度人,尽管大部分印度人懒惰,但是他们肯进行社会合作。一个深切的体会在于,印度的企业可以坐在一起制定一个行业标准来节省开发成本。而中国呢?每个人闭门造车,你早你的我早我的。这样子的发展永远只会停留在你所迈出的那么一两部。正所谓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缺乏合作,不愿坦诚对待他人是我们民族的缺点。
3。急功近利。所有与生产无关或短时间内不能转化成金钱的东西统统被忽略掉了。由于处在一个经济发展阶段,一切对经济发展没有直接作用的行业往往就被忽略。比方说,中学里学物理和政治的占绝大多数。因为他们代表着从事理工和商业管理等等专业。而诸如地理,历史等学科就冷冷清清了。与之对应的地理研究或考古研究自然就变成了人们所说的冷门。因为他们赚不到什么钱或者说从事这行的没有富翁等先例。可是社会需要的是全方面的发展而非集中精力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将会按照木桶原理,发展最慢的行业到了其他行业发展后期必然产生制约因素。像诺基亚公司,他们设计手机的时候会用到人类行为学,动物学等专家来改进他们的产品。其实可以简单的以化学反应式来说明,很多时候需要催化剂来完成化学反应。在现实中化学反应也就是说一个成功的公司。对于中国的每个公司来说,要跨入世界一流企业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因为这是对一个企业文化和整个社会教育所提出的苛刻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