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不少的人民币东西南北的话题,虽然依然老大不小,也学历致大本,可是对于这些利率升,兑率降的问题还真的一脑门的雾水。在我的脑子里,人民币就是那点点小时的回忆罢了。
最初的关于“人民币”的记忆,是我跟大伯家的弟弟和哥哥,拖着鼻涕领着扑克牌,大中午的毒日头下,去按开“小舍”的门,拿扑克牌作为钱买东西。呆呆的把过家家里的一切搬到里面了。一抬头就是毒毒的太阳,撒了气般的到场院上,阴凉下,继续着没有边际的捉迷藏,盼望着一些忽然来又忽然溜走的东西,那时候还来不及留恋就过去了,还来不及彷徨就遇到了现实。黄昏的蝙蝠穿插的暮色,就是那时候的句号了。
再来,明白现实的后来。人民币也许就伴随着整个儿时的痛苦回忆了,几乎所有的困扰都是系在上面了。总也忘不了那份永远也没有得到的红白游戏机,徘徊在那个橱窗外的一个下午与幻想总也没有得不到的那颗真皮篮球,也许那段时光属于所有的童男童女们,欲望在那时候第一次需要满足,可是我们那一代农村里的顽童,看到冰棒用舔来融化快乐,拿到了玻璃球用擦拭亮光了再也回不来的日子……
再后来,到外地上了学,小学三年级就要去别的村里上学,吃中饭,手里攥着的一元钱就是两天的菜钱,家境好一点的从锅里端出来的是热腾腾的饺子,隔夜的“油”菜,像我们这样家境平平的就用手里的一元钱买一大包干海带丝,吃上两三天,依然记得那时候嘴巴砸吧砸吧的手上余味,依然记得打开饭盒时的欢乐与忧愁,总也喊不完的烦恼,墙角与草垛后的梦想长大,怎么也想不到,长大之后不停地是对那时的怀念。
现在呢,对于“人民币”唯一的感觉就是“总也不够”。月初的小康使用月底的“闷餐”来粉饰,有多少花多少的日子现在还是伴随着我,对于这些,那些日子,我没有一点的抱怨,有的只是无限的怀念。日子还是在过,外面的世界变化之快的让人难以承受,感恩面对一切也许就是唯一能做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