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8631 2
2006-07-29
偏好相似理论的基本思想是什么?与要素禀赋有何不同? 请教各位学长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5-19 11:06:19
偏好相似理论
[偏好相似理论]是瑞典经济学家林德(5. B.under)在他的著作《论贸易的转变》一书 中提出的,是战后解释工业国家国家之间贸易 的著名理论。该理论同其他理论不同,它不是 从供给方面来进行研究,而是从需求方面来分 析,试图用商品本身的特征和国内消费结构的 变化来解释国际贸易产生的原因。 林德把国际贸易分为初级品贸易和制成品 贸易两大类,他认为资源亲赋理论的观点仅适 用于初极品贸易,而不能用来分析工业国之间 制成品贸易。因为资源察赋理论认为各国比较 成本的差异是发生国际贸易的基础,这种差异 起因于各国生产要素票赋的不同,因此可以推 论出生产要素察赋的差别愈大,发生贸易的机 会就多,贸易量也愈大,大量的国际贸易量应 该在工业发达国家即资本存量丰富的国家和土 地或劳动丰富的发展中国家之间进行,要素察 赋越相似的国家之间的贸易量越小。但实际情 况恰恰相反,据统计,工业发达国家的出口量 占世界总出口量的3/4,而其中的75%又是在 发达国家之间进行销售,工业发达国家和非工 业国之间的贸易量只占世界贸易总量的1/3, 资源票赋理论难以解释战后这种贸易格局,于 是林德另辟蹊径,提出了偏好相似理论。 该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国际贸易区分为初 级品贸易和制成品贸易两大类,各国在初级产 品的国际贸易中的优势主要处决于各国的资源 察赋,而工业制成品则在于商品的特性是否吸 引消费者,满足消费者的某种欲望。两国需求 偏好相似是发生贸易的基础。林德认为一种工 业品要成为潜在的出口产品,必须是一种在本 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品,即产品出口的可能 性决定于它的国内需求。因为:A.企业家对 新产品所熟悉的首先是国内市场,然后才可能 熟悉国外市场。企业家不可能想到满足一个国 内不存在的需求。一个企业的规模日益扩大以 后,感到国内市场狭小,才会想到出口产品, 赚取国外利润,出口总量国内市场延伸的结 果。B.国内市场的需求对新产品的研制是更 加必需的。一个国家本身的需要,才是技术革 新和发明创造的原动力,如果所要解决的间题 不是发明者所处的环境的一部分,那么发现和 解决这个问题都是至为困难的。因此,创新产 品一般是适应于本国市场需要的产品,它的生 产和销售总量首先在本国市场中进行,尔后才 逐渐地适应于出口的需要。C.只有国内需要 的产品,才具有最大相对优势。由于发明创造 和发展新产品工作必须和市场紧密配合,出口 的工业品必须先有一个国内市场,才能获得相 对优势。而一种新产品要最终适合市场需要, 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必须反复交流信息,如 果消费者是在国外,取得信息的成本将是高昂 的,所以,只有国内需要的产品,才会是具有 竞争力的相对优势产品。林德在论证了有可能 出口的工业品必须是本国消费或投资生产的产 品后,指出该工业品首先是为了满足本国市场 喜好和收人水平而生产的,因此该产品的出口 国家就是那些收人水平相近,对产品的偏好相 似的国家。两个国家的需求结构越相似,这两 个国家之间的贸易可能性越大,贸易量也越 大。一个国家的需求结构取决于它的人均收人 水平。林德认为平均收人水平的相似可以用作 需求结构相似的指标,人均收人水平与消费品 和资本品的需求类型有密切联系。人均收人水 平较高的国家对消费品和资本品的需求档次较 高,人均收人水平较低的国家对消费品和资本 品的需求档次较低,人均国民收人越一致的国 家,其需求结构也越相似。相互之间贸易的可 能性越大。但由于收人分配的不平均,贫困国 家中的高收人者和富国中的低收人者可能需要 同一种产品,这种需求偏好的重叠使平均收入 水平相差较大的国家之间也存在一定的贸易可 能性,这就是战后国际贸易格局形成的原因。 偏好相似理论,从需求方面,即从人均收 人水平一致而引起对商品偏好相似来解释国际 贸易的产生和流向,说明发展水平一致或比较 接近的国家相互之间贸易可能性最大、贸易量 最大。该理论从一个新的角度,解释了战后国 际贸易格局的形成,在当代国际贸易理论研究 中具有重要影响。
我在网上找到的,挺全的,你可以做一下参考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5-25 09:30:43
基本问题自己看书解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