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八区 世界经济与国际贸易
6885 4
2008-09-02
要素禀赋,到底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还是一个相对量的概念呢?国内大部分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中,将要素禀赋作为一个相对量的概念,比如,在国内高校广泛使用的国际经济学教科书——李坤望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国际经济学中,给要素禀赋的定义是“系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这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与其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绝对数量无关”;然而,好些国际贸易及少部分国际经济学教科书中,也有将要素禀赋作为一个绝对量概念的,比如,陈百助、晏维龙著的《国际贸易》中,给要素禀赋的定义是“指这个经济体所拥有的劳动力、资本和其他生产要素的总额”。那么,究竟哪种概念才是正确的?我想,是不是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造成了对“要素禀赋”这个概念理解的不一致呢?我们知道,要素禀赋的英文为“factor endowment”,我们还知道另外一个与要素禀赋相关的概念——要素丰裕度(指一国所拥有的两种生产要素的相对比例),要素丰裕度的英文为“factor abundance”,这么来看,“禀赋”与“丰裕度”的英文是不相同的,我们把要素禀赋作为相对量的概念是把要素禀赋与要素丰裕度混为一谈了,要素禀赋应是一个绝对量的概念,而要素丰裕度才是一个相对量的概念。不知大家如何理解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8-9-12 09:39:00
要素禀赋是对李嘉图的比较利益学说的杨弃,应该理解为相对要素比较合理,如果理解为绝对要素的话,无形中又转回了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这样无疑是一种学术的退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2 11:12:00

首先要感谢2楼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但是,2楼把“要素禀赋”与“要素禀赋理论”二者混为一谈了。“要素禀赋理论”才是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扬弃,而非“要素禀赋”。在李嘉图理论中,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两国比较优势的来源,但对两国劳动生产率为何会有差异,李嘉图并未给出解释;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导致了李嘉图自己所坚持的“劳动价值论”的矛盾。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了两国比较优势的来源,这比李嘉图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更易于理解和有说服力;因为国家面积大小、矿产资源丰富程度、所拥有的劳动力数量不同等等原因,造成了两国间比较优势的不同。因此,“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扬弃。要素禀赋理论中,在进行两国比较优势的比较时,比较的是“相对要素禀赋”,也就是一国相对他国在哪种要素上相对更丰裕(注意:这里还有个“要素丰裕度”的概念),而非要素绝对量上的比较。因而,将“要素禀赋”理解为绝对量的话,并不是“又转回了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是一种学术的退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6 23:21:00
同意楼住的看法!“要素禀赋”应该是指一国用某种生产要素的绝对量。但是应用于“比较优势”理论中要注意的是两国某种生产要素富裕程度的相对值。并不矛盾!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8-9-17 22:36:00
是啊,楼主说的是,我也思考过这一问题,要素禀赋应是一国要素存量的概念,而要素在此丰裕度仅是一个相对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