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要感谢2楼参与这个问题的讨论。但是,2楼把“要素禀赋”与“要素禀赋理论”二者混为一谈了。“要素禀赋理论”才是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扬弃,而非“要素禀赋”。在李嘉图理论中,劳动生产率的相对差异是两国比较优势的来源,但对两国劳动生产率为何会有差异,李嘉图并未给出解释;正是在这个问题上,导致了李嘉图自己所坚持的“劳动价值论”的矛盾。要素禀赋理论,从“要素禀赋”的角度解释了两国比较优势的来源,这比李嘉图的“劳动生产率差异”更易于理解和有说服力;因为国家面积大小、矿产资源丰富程度、所拥有的劳动力数量不同等等原因,造成了两国间比较优势的不同。因此,“要素禀赋理论”是对李嘉图比较利益学说的扬弃。要素禀赋理论中,在进行两国比较优势的比较时,比较的是“相对要素禀赋”,也就是一国相对他国在哪种要素上相对更丰裕(注意:这里还有个“要素丰裕度”的概念),而非要素绝对量上的比较。因而,将“要素禀赋”理解为绝对量的话,并不是“又转回了斯密的绝对利益学说”和“是一种学术的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