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经中说的一切,乃是佛站在圆满的境界上观察世间的事。就是站在立场上看寻常事的。 所以,人们不可能从这种看法中得到解脱,只能知道,世间有这种立场。重要的考察,还在于内在自我的探索。
大家通过观察外在,观察书籍描述的事,那只能一知半解,可以说只可以了解到这种立场,而完全不能知道这种立场的真实面貌。因此,读书人分为两种,一种皓首穷经,一种则通达,以至于无所不通。
古来圣贤,把人的智慧分为两种,一种是智巧,一种是大智,即是圆满。智巧是求利,乃是片段之考察,终必有失。大智是求真,乃是圆满的考察,终必通达。
古圣人所著的书中,如《郁离子》《老子》《庄子》《六韬》,我观其大略,乃知其中所谈的就是智巧求利之人的知之不远而终有所失,以此告诫人们考察必修圆满,君子才能有所为,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