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关于广东省的就业现状(就业观念、就业方式)
现状特点:<br>
今年广东省就业工作面临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就业结构性矛盾仍比较突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满足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要求、新冠肺炎疫情对就业形势造成持续影响等问题。疫情之下,今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更加凸显。线下招聘转战线上,毕业生难以适应,公务员、事业单位等含金量较高的岗位招聘时间延后增加了毕业生的焦虑感,学生慢就业、晚就业的现象也较为突出。因此,今年以来广东省以实施“2.0版促进就业九条”为总抓手,打出了一套减负、稳岗、扩就业的政策“组合拳”。 <br>
就业观念与方式的转变:<br>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新就业形态对稳就业、保民生的作用进一步凸显,不仅保障了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而且创造了大量灵活就业岗位,缓解了部分困难群体的就业压力,帮助大量低收入家庭稳住了生计,成为稳就业的“蓄水池”、保民生的“稳定器”。新就业形态因就业容量大、进出门槛低、灵活性和兼职性强,成为吸纳就业的重要渠道,对提高劳动参与率、增强就业弹性、增加劳动者收入的作用日益凸显。<br>
新就业形态得益于互联网、大数据、
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了建立在工业化和工厂制度基础上的传统生产方式和企业形态,推动传统就业方式“去组织化”,改变了传统劳动关系的从属性特征。从发展趋势看,后疫情时代,全球将迎来新一轮科技创新浪潮,加快推动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并将构建新的产业生态和企业形态,重新定义就业方式。我们要顺势而为,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创造更多新就业形态增长点。<br>
同时,包括许多大学生在内的就业人员就业观念也开始转变,面向农村与基层社区,投身民办与私营企业,不问薪金先找岗位,就业观念更加务实理性。<br>
政府解决方式:<br>
为了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今年全省公务员招聘岗位从约8000个增加到约1.2万个,事业单位岗位从1.8万个增加至2.8万个,国企岗位也从3万个增加到4万个。同时省内通过增加“三支一扶”计划名额、社区工作岗位等方式,重点解决就业困难或家庭困难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得益于此,目前高校毕业生就业进展态势较好。截至8月25日,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已经超过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