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设备行业
研究机构:国金证券 分析师:张帅 撰写日期:2011-01-24
媒体报道:国家电网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签署协议,将广泛开展技术合作,共同推进特高压、智能电网和新能源建设;
合作方背景:美国电力公司是美国最大的私营电力公司。该公司服务于美国520万户用户,服务区域50多万平方公里,运营输电线路62325千米,配电线路340450千米,拥有80座发电厂;
评论
合作覆盖核心六大方面:此次中美签署的合作协议是以国家电网和美国电力公司于2010年11月5日签署的《中国国家电网公司与美国电力公司合作备忘录》为基础,主要包含六个方面的技术合作:电网及其智能化、先进输电系统、先进输电设备,智能电表、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
技术互换-用中国“高压”换美国的“分布”技术:由于中美电力发展的不同历史路径决定了中美各自的技术实力的优势。中国技术强项在于输电侧特别是高电压等级和长距离输电领域。而美国优势在于需求侧管理和分布式接入。此次合作反映了国网和美国电力对引入和吸收对方优势技术的诉求。我们认为对国网公司而言,美国电力在用电侧和发电侧智能电网技术能力将有助于推动中国分布式能源和需求侧管理解决方案的发展;
合作反映了国网已经提升对发电和用电侧的重视程度:从应用环节来看,智能电网可以分成发电侧、输配电侧和用电侧。以前中国更重视解决能源分布的地域不平衡,所以以长距离高电压输电技术为发展核心。但是随着近些年以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装机量的提升,如何利用分布式方式就地对新能源进行吸收被提上了议事日程。
这次技术合作协议充分说明了国网开始对美国电力模式下的发电侧的分布式能源接入和用电侧需求管理的重视。我们认为国网未来将会进一步加大对这两大领域以及相关配套产业链的投入;
我们认为目前市场对智能电网在输配电领域的认识较为充分,而对发电侧(分布式接入、微网技术)和用电侧(需求管理)认识不足,但是发电和用电是实现电力系统出力和负荷平衡的最直接的两大方面。所以我们建议特别关注智能电网发电侧和用电侧所蕴含的投资机会:
发展分布式接入技术是解决日益增长的新能源装机和电网消纳能力不足的重要途径:对于新能源装机快速增长之后,电网面临主要风险之一是区域性的瞬时和昼夜出力波动问题。而要解决出力波动,保证电网电压和频率的稳定,必须加大分布式接入相关的储能、无功补偿和自动发电控制等微网技术的投入;
用电侧智能化的投入将不断加大:需求侧管理是目前中国电网投入的短板,但是技术成熟度高,有望迅速启动。随着阶梯电价(乃至未来实时电价)的大规模推行,智能电网对负荷控制需求必然加大。预计未来5年用电环节的投资总额将接近1000亿元;投资建议n从大逻辑上来看,根据国家电网分三步走的战略部署,2011年~2015年是智能电网全面建设阶段。我们认为在政策推动下,智能电网将存在持续性的行业整体投资机会。
我们看好子领域包括分布式接入,用电侧智能化和柔性输电,建议关注的投资标的为:
高压变频控制方面的合康变频;
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新联电子(新股);
电网储能领域的浙富股份;
柔性输配电方面的荣信股份,国电南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