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要求**要转换角色,也就是说要不断转换职能。由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回归**职能的本质。 从法理和社会学的角度,**的主要职能是依法行政、用好纳税人的钱、搞好社会的管理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的职能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党上下、全国上下都围绕着经济发展做文章,这有其历史的原因。
中国经济的发展主要靠三级推动,中央**以及省级**的推动,地市级**既是上级**推动发展的载体,本身也产生动力推动发展。经过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增,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基础工业、基础设施和主导产业都已经形成。可以说,这一切与**的主导是分不开的。然而,在中国经济实力大增、国力不断强盛的同时,社会矛盾却愈加突出,其主要表现在贫富差距、地区差距、城乡差距之中。要改变这些差距,仍然要靠发展。但是目前中国的企业已经具备相当的数量、规模和实力,地方**特别是县乡**和企业,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承载力量和承载主体。
随着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要素也从劳动、土地、资本和技术这些初级要素转化为制度、体制、机制以及结构等更深层的要素,社会统筹和管理成为社会可持续发展、均衡发展、平稳发展的主要诉求。因此,社会形态的不断变化,要求**要转换角色,也就是说要不断转换职能。由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集中力量发展经济,回归**职能的本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能**变为有限**。关于这一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其根本就是要转变**包揽一切的态度,回归**本身的职能和角色。**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员显然不符合市场制度要求,全能**既能产生动力,又会产生阻力;既能化解矛盾,更易助长矛盾,社会不公平由此产生并扩大。
第二,实现**管理角色的定位。**尤其要从领导角色转换出来,回归其社会管理职能。首先要实现**领导个人思想的转换,由领导人变为社会管理的组织者。同时,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服务的职能也将会由一些事业单位所承担。在市场经济下,服务将变为一种有偿服务,其为民服务要和服务职能区别开来,服务职能要退出**的序列,使**真正成为小**。
第三,**职能要实现有序转换。这种有序转换主要是从上到下,中央**负责国家的国防、外交、科技、教育以及国家长远的发展和规划;省级**主要负责城市间的规划和协调,实现区域内的平衡发展;县乡**则要成为承载发展的主体。权力越高度集中矛盾也就越集中,也就越不利于平衡发展。目前,中国社会的状态是城市**和县级**的权力缺乏有效遏制机制,为了更有效地管理,要适当缩小省级**的管辖范围,使其区域发展更为有效,县乡**和企业将成为承载经济发展的载体和着力点。
改革开放以来,市级**一直是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如果市级**的权力过大,将会加剧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透支重要的社会资源。特别突出的就是这些年,房价的大幅蹿升正是与城市**的推动密切相关。现在一线城市的土地价格达到数百万元甚至上千万元一亩,而一些二、三线城市,土地价格也都达到了几百万元一亩。由于土地财政的需要,城市**的造城运动将会把中国社会和经济引向极其危险的地步。
目前中国社会仍然处于投资拉动阶段,但是投资已经到了比较高的程度。如果继续如此,城市**的职能不能回归,一方面会加剧透支未来的土地资源等;另一方面,目前一些主要的基础设施投资,像铁路、公路都已经基本到位,一旦投资回落,将会造成经济动能在未来几年突然失重,从而陷入困境。所以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必须尽快转变职能,使其角色回归到位。
作者:赵海均 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11年01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