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区域经济学
1702 0
2011-01-25
区际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分析

【原文出处】山东经济

【原刊地名】济南

【原刊期号】20103

【原刊页号】5~10

【分 类 号】F107

【分 类 名】区域与城市经济

【复印期号】201009

【英文标题】An Analysis of the Internal Mechanism for Regional Development Gap

【作 者】安虎森/吴艳红

【作者简介】安虎森(1952- ),男,吉林安图人,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空间经济学(新经济地理学)、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
    吴艳红 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天津 300071

【内容提要】不断强化发达的东部地区区位优势的循环累积因果机制推动着可流动要素不断从欠发达的中西部地区流向东部地区。在纯市场力作用下的资源配置,取决于市场规模和区际开放程度,东部市场规模越大、东部和中西部之间开放程度越大,则经济活动更加聚集在东部地区,进一步加大东部和中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要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则**必须进行有效干预,提供一些特殊政策适度“保护”中西部地区的市场份额,且在东部和中西部之间设定适度的“政策梯度”,实行差别化的政策,而不应实行“一刀切”的统一的政策。

【摘 要 题】区域分工与协作

【关 键 词】区际差异的内在机制/区际市场规模差异/区际市场开放程度/政策梯度

【正 文】

【参考文献】
    [1]Dixit, A.K., and Stiglitz, J.E., 1977.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and optimum product diversity.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67,297-308.
    [2]Krugman, Paul. 1991. Increasing returns and economic geography.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99:483-499.
    [3]Fujita M., Krugman P., A.J. Venables, 1999, "The Spatial Economy: Cities, Regions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MIT Press.
    [4]Martin, p. and C.A. Rogers (1995) Industrial Location and public infrastructure,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39,335-351.
    [5]Baldwin R., Forslid R., Martin, P., Ottaviano G.I.P., Robert-Nicoud F., 2003, "Economic Geography and Public Policy",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6]安虎森等.新经济地理学原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金相郁.中国区域经济不平衡与协调发展[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格致出版社,2007.
    [8]严汉平,白永秀.中国区域差异变化轨迹及区域差异系统分析[J].嘉兴学院学报,2005,(01).
    [9]金煜等.中国的地区工业集聚:经济地理新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J].经济研究,2006,(04).
    [10]王晓鸿,王崇光.我国东西部区域经济发展差距与对策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8,(05).
    [11]李颖,陈银生.区际差距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J].经济体制改革,2004,(03).
    [12]彭文斌.资本流动对区域经济差距的影响研究[D].复旦大学博士论文,2008.
    [13]姜文仙,覃成林.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进展与方向[J].经济与管理研究,2009,(10).
    [14]徐现祥,李郇.市场一体化与区域协调发展[J].经济研究,2005,(12).

附件列表

11区际发展差距的内在机制分析.doc

大小:629 KB

只需: 2 个论坛币  马上下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