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新商科论坛 四区(原工商管理论坛) 商学院 市场营销
3241 1
2011-01-26
某公司一次销售月度会议上,各个片区的人员逐个汇报自己的阶段性工作。其中一个业务员兴奋地汇报道,他仅用了一个礼拜的时间把自己片区的11个县级市场全部跑了个遍,言语间无不表现出自豪感。而营销老总却严厉地批评了他。业务员纳闷起来: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每个市场都照顾到了,本月的销售任务也算基本有着落了,怎么还批我呢?    答案很简单,面对这样的一个市场大格局,这个业务员真的有点无从下手了,干脆就把市场跑了个遍。希望东方不亮西方亮,也就是许多业务员的常见思维定势——普遍撒网,重点捞鱼(完成本月的销量任务)。可是他这种虚构出来的安全感并不会给他带来真正的长治久安。
    这只是一个小小的例子,但是在营销领域,这样的情况确实屡屡出现,很多营销人都有可能陷入这样的小巷思维里面。也就是老百姓说的:一条道走到黑,所以也叫“胡同思维”。
    那么如何突破工作中的小巷思维呢?
    第一,“以终为始”的思维看待大格局
    面对莫可名状的大格局时,人们不可能一下子把握住市场脉搏,陷入一时的思维混沌期是必然的。这个时候,急于求成或是犹豫不前,都会把人拉入小巷。因而要始终保持“以终为始”的思维,即把未来想明白了再做现在的事,把大事想明白了再做小事。明确了方向自然就不会迷路了,至于怎么走得更有效率,那只是方法的问题。
    明确了目标,就可以按照逻辑顺序规划好自己每一阶段的工作。“以终为始”的思维,不仅为我们明确了工作目标,更是一种“路径管理”的工具,使我们的工作更有效率、更有效果。
    第二,凌空跃起,审视全局
    突破小巷思维的最好办法就是凌空跃起,从更高的角度和视野来观察全局。要记住:事情永远都有其他的解决办法,不是因为没有出路,而是因为你没有更宽的视野。
    就拿白乳胶市场来说,一个县级市场不一定就比一个省会市场的用胶水平低,但一定比省会市场更容易短期拿下。一点点的投入就能迅速占领一个县级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迅速将其由费用投入型市场转变为利润产出型市场。一个个县城攻下之后,利用其联动效应,何时拿下省会市场也就是一个小问题了。何必一上场就非要与绝大多数人硬抢一口难以咽下的省会市场呢?
    方便面市场也是一样,20世纪90年代初,在一、二线甚至三线城市中,华龙的实力根本不足以挑战康师傅和统一。这时它大胆放弃城市市场,率先走农村路线。当时,农村方便面市场不仅档次低,而且市场容量并不大。华龙通过墙体广告“华龙面,天天见”打品牌。对于多数人的思维来讲,这样的品牌会有什么价值?然而,华龙正是靠农村市场实现了销量的崛起。当华龙崛起时,农村市场已经成为方便面的主流市场,同时也为华龙积累了向城市主流市场进军的实力。
    第三,学会发现、创造机遇市场
    《财富》杂志出版人理查德·卡尔高把美国总统里根和克林顿称为“天生的机遇寻找者”,而竞选总统失败的戈尔和希拉里则是“解决问题的人”。
    近年快速发展的某白乳胶企业D,刚刚在中原站住脚,就立刻转战更大的天津市场,并直接投资成立了一个办事处,其雄心可见一斑。然而天津建材市场水太深了。大桶白胶专供工地使用,原料供应链管理十分严格,外来品牌一时很难攻进去,另一主要渠道——天津家装市场又主要销售的是小桶,尽管小规格产品市场被小品牌厂家割据,高昂的运输成本却使这个外地强龙做不起渠道。一年下来,巨大的投资已经出去,市场却久攻不下,销量小得可怜,生存都面临问题。我们介入以后,重新调研和审视天津市场,开始向市区周边的木材厂家进行调研。我们发现天津周边的木工厂很多,分布也比较集中,用胶水平高,竞争品牌少,在产品质量不差的前提下我们在价格上有绝对优势。
    此外,在我们调研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个至关重要的信息。由于当地厂家长期使用的白乳胶H品牌近期易主,一些老主顾认为质量有所下降,正准备更换新品牌,这也为我们攻入市场提供了机遇。当我们成功拿下几个大厂家以后,周边的小厂也紧跟其后,甚至主动与我们建立供应关系。通过厂家胶的起步,D企业迅速找到了打开天津市场的突破口。
    第四,保持外行的心态
    希望集团的创始人陈育新提出“要永远保持外行心态”,这样的心态好在能够更好地保持开阔的思路和发散的思维。就拿市场调研来说,营销人员免不了做市场调研,但很多人都做不好。原因何在?
    因为有太多的营销人员从未真正深入过市场一线,他们都渴望根据自己已有的成功经验快速复制根据地市场。所以在市场调研的时候会首先考虑之前的经验,并以此作为衡量市场是否具有开发潜力的标准。从某种程度上讲,这样的调研只是一个“认认真真走过场”。
    经验是一种辅助成功的工具,同时也会是封闭创新的枷锁。要想真正有效地开展调研,就要放下潜意识里既有的思路,以外行的心态去观察,用开阔的头脑去思考。这是我们所有营销人解放思想的最高标准。
    随着所处的环境不断地复杂化,我们会时常面对莫可名状的大格局,并陷入由自己设定的框框条条里而不自知。当我们在思维的小巷中进退维谷、突围无路时,需要换一种思路,用另一种思维去看待眼前的问题。



作者:赵凡 张成贵 来源:《销售与市场·评论版》2010年第10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6 13:50:49
德国巴双方的规划法施工法法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