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金融投资论坛 六区 金融实务版
1392 1
2011-01-28
沪指下探2200点 明年二季度或破2500 极限位2200(预言八)(转自:东方财富网)

实现概率:40%
预言理由:受紧缩政策打压,股市估值极有可能回落到下限位置
事件进展:“重要低点大概率出现在明年4、5月间”,12月19日在德邦证券2011年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上,策略分析师表示“上证指数明年的极值位置约在2200点左右”。德邦证券认为,受紧缩政策打压,股市估值极有可能回落到下限位置,即PE15倍、PB约2倍,对应上证指数约为2500点;若出现极端情况,可能触及PE13倍的估值极点,上证指数可能触及2200点,重要低点大概率出现在明年4、5月间,明年震荡市的概率较大


 “重要低点大概率出现在明年4、5月间”,12月19日在德邦证券2011年年度投资策略报告上,策略分析师表示“上证指数明年的极值位置约在2200点左右”。
  德邦证券认为,受紧缩政策打压,股市估值极有可能回落到下限位置,即PE15倍、PB约2倍,对应上证指数约为2500点;若出现极端情况,可能触及PE13倍的估值极点,上证指数可能触及2200点,重要低点大概率出现在明年4、5月间,明年震荡市的概率较大。
在投资策略上,由于整体性的趋势上涨难度很大,明年大盘股难有持续性的上涨机会。因此,上半年侧重防御,下半年配置周期行业股票。同时,中小盘股仍可能是主流资金涌入的方向,市场将再度出现强弱分化显著的状况。
  对于明年的宏观政策取向,德邦证券认为,“防通胀、调结构”将是2011年宏观政策的主基调。在调结构过程中,信贷政策有保有压,偏于“中性”,若出现通胀压力和资产泡沫,政策将转向“紧缩”。
  而明年通胀压力将长期存在,货币政策偏向紧缩同样是大概率事件。银行存款准备金可能持续提升,存贷款利率也将可能提高1个百分点以上;银行窗口指导可能严控月度信贷规模,全年信贷规模可能在7万亿以内,信贷规模连续两年下降。
  但德邦证券认为,国内防通胀政策会有阶段性,在通胀压力得到缓解后,必然让步于解决就业。从较长周期来看,紧缩之后的政策松动将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明年上半年,国内货币政策紧缩,社会总需求下降,资源品价格将有回落风险,所以,德邦证券提醒,上半年强周期行业的风险大于机遇,资产配置要侧重防御性和灵活性。侧重防御在于重点配置食品饮料、医药等生活必需品和升级消费品类股票;灵活配置在于配置中小盘股,在新兴产业中深度挖掘。
  明年下半年,国内政策可能松动,转向保增长、促就业,投资和扩张预期将增强,强周期行业将迎来回升机会。德邦证券表示,看好工程机械、高铁设备制造业、新能源设备制造、环保设备制造业等持续高增长的强势行业。
 八专家会诊2011股市 明年股市或达3500点
  2011年股市先抑后扬
  2011年的股市将大致以中期为限,分为两个阶段,先抑后扬。A股2011年市场将围绕估值与成长这两条线波动,以震荡为主。预计2011年上市公司盈利增长将回落至20%左右。目前沪深300估值在16倍左右,属于比较合理的区间,这一估值水平决定了明年市场的底部区间。而成长则决定了A股市场的上限。2011年出现一个以成长推动的牛市不太可能,但投资机会仍然会比较多。
  明年股市或达3500点
  中国宏观经济在2011年将有9%的增长,明年中国资本市场发展应该走得比今年更加扎实,投资者可以对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有一个很好的期待,预计2011年A股应该有机会到3500点以上,在3000~3500点区间内波动的可能性比较大。
  明年股市称为“2011龙抬头”
  2010年国内A股市场总体表现疲软的主要原因是通胀所导致的政策收紧预期带来的压力,一旦2011年通胀回落,政策将会有适当的宽松过程,A股市场也将迎来超预期行情。明年2、3月份两会以后,政策就会有适当的宽松过程。到明年三、四季度通胀再次下滑,又有一个松的过程,这两个过程里,中国A股价值会得到很好的体现。所以我们把明年的股市叫做“2011龙抬头”,就是有可能中国的股市比大家想象的都要好。
  3000点以上运行概率大
  明年是个震荡市,大盘在3000点以上运行的空间与时间大于3000点以下。农业、节能减排、品牌服装等消费性行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工程机械等板块将受益于政策扶持。如果从大盘股与小盘股来看,明年大盘股会有一定的上涨机会。因为在李大霄看来,由于小盘股涨得很多了,后市走势分化在所难免。而大盘股整体涨幅有限,后市应存在一些机会。
  投资者应关注财税支持领域
  在“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通胀”的政策组合下,其实作为投资者更应该关注的是财税政策,因为货币政策操作的空间很有限,稳定为主。在稳增长的条件下,调结构的重任就只能依靠财税政策的改革来达到,因此预计明年的财税体制将开始进行改革。总之,既要稳定投资增长,又要调结构,这将导致财税加大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行业的设备更新,以加快这些领域的投资。
  农田水利有投资机会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推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农产品
有效供给”置于明年经济工作主要任务的第二条,足见其重要性。另外,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都是为了更好地保障粮食生产,确保供应。他建议投资者关注其中的投资机会,水利被列为农村基础设施的重点,因此水利股以及水泥股将最受益。另外,农业股尤其是种业股也将受益。

  关注三大行业
  目前来看一个是高端装备制造业,这方面的机会会更明显一些。其次我们也感觉像水电行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了关于农村水力建设等方面的内容。第三,在目前这样一个架构下,整个市场当中对于资源类品种的追捧,包括像有色、煤炭等仍然会成为重要的关键点。暂时来看下跌的势头止住了,交易重心开始上移,但这并不意味着可能就是一个大规模的单边上涨。
  应秉承精选个股
  未来应该秉承精选个股的原则,采取关注具备估值优势,投资具备较强盈利能力和业绩可持续成长的价值型优秀企业的投资策略。另外,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预计2010年上市公司利润同比增速在30%以上,而2011年同比增速则保持在20%水平,在宏观经济环境与上市公司业绩不断复苏转好之际,A股目前具有投资价值,是大众“抗通胀”较好的投资渠道之一。(投资者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28 23:44:21
曹仁超:明年股市关键词“平静”
2010年又到结束的时候,以恒生指数计股市升幅极为有限,但个别二线股有些“上天堂”,有些“落地狱”。

  展望2011年,跌幅在5%-10%的大抛售可能不会出现,个别股份未来升降幅度仍十分大,初步展望明年将是一个较平静的股市。

现在已进入投资无国界的时代。中国、印度、巴西等受高通胀困扰,美国、欧洲、日本则面对低GDP增长的问题。2011年甚至可能出现个别国家股市背驰的现象,例如今年新兴市场兴旺令全球原材料价格上升。

  2010年美股升幅不俗,反而上证指数略为回落,原因是上证指数2008年11月至2009年8月升幅大,需调整,而美股2009年3月才起步上升。展望2011年,金价亦到了停一停、抖一抖的阶段。如原材料价明年稳定下来,中国股市可看高一程。

  中学生投资得宜赢博士

  在一个公平竞争的社会,贫穷令人感到羞耻;在一个不公平竞争的社会,富有才令人耻辱。当今世界上几乎没有人不想成为富人,但社会上富人为什么仍这么少?有人说富人比普通人聪明。我本人在投资市场超过40年,认识的有钱人不少,我并不认为富人比普通人聪明,有些反而比普通人愚蠢。

  以阿德与阿伟为例,阿德中学毕业后参加工作,阿伟继续升学念了两年预科、四年大学、出国三年后拿了个博士回港到大学教书。阿德则在中学毕业后每年将收入中的1万港元用作投资,每年回报只有10%,不算出色。阿伟30岁回香港时阿德已有17.5万多港元的身家:第一年投资1万元加回报变成1.1万元,再投入1 万则第二年变成2.31万港元,第三年再投资1万港元……阿伟在大学教书第一年年薪已高达20万港元,其后过着十分舒适的生活,假期便去旅游,属于月光一族。阿德则继续自己的投资大计。

  到40岁时,阿德已有63万港元、阿伟仍是月月光,50岁时阿德有180万港元,阿伟仍是月月光,到65岁两人都退休,阿德共有870多万港元财富、阿伟仍一无所有……阿伟读书比阿德多,过去每月收入也比阿德多,为何退休时阿德却成为千万富翁,阿伟却一无所有?区别是阿德每年拿收人中的1万港元去投资,每年增值10%,这一个小小的分别,结果区别可以这么大。

  回顾1967年至今,一次又一次的“危”最后化为“机”,最近一次是2008年-2009年的金融海啸。1930年代苏联经济学家Nikolai Kondratieff认为大量“正常泡沫”带来“超级大泡沫”,超级大泡沫的爆破引发1930年代的美国经济危机,最后是经济循环(economic cycles)而非**力量,再次推动经济繁荣。

  可以说自1971年美元与黄金脱钩后,美国经济便出现大量“正常泡沫”,最后带来2007年的“超级大泡沫”,并在2007年10月爆破,2009年3月推出的量化宽松政策只能延长衰退时间,而无法消化有毒资产,最后有赖经济复苏力量而非**力量,再次推动另一次经济繁荣期。

  有信心无智慧投资堪忧

  《北京晚报》最近有一名老读者张先生讲述其亲身经历。1947年他的父亲用400大洋兑成100英镑,买入汇丰股票后存放在英国一家银行内,63年过去了,今年他年届70岁时想起父亲在临终前提及此事,于是去信英国那家银行查询此事。英国银行说只要他能证实自己同父亲的关系就可以。他父亲所拥有的股票至今仍保存在该银行内,目前市值270万英镑,约2800万元人民币。

  63年间汇丰股价共涨了2.7万倍(平均每年17.6%)。由此可见复利的威力,但未来63年汇丰股价能否再涨2.7万倍?这是一个十分值得思考的问题。过去一年恒生指数只上升了3.5%,去年底我曾估计2010年是炒股不炒市,二线股上升1倍、2倍者比比皆是。因为在经济复苏初期,二线股一定跑赢大蓝筹。未来一年又如何?担心是Fight the uphill war(攻坚战)。今年被忽略的工业股最近纷纷抬头。

  投资应买“Turnaround stocks”(掉头股),例如年初的电讯盈科,下半年的德昌电机,都是衰了很多年后情况出现好转的股份。其次是买增长股,即那些企业纯利每年可上升25%或以上的股份,例如叶氏化工 、伟易达等。不要高追周期性股,例如汽车股、珠宝股的PE今年11月已到了极不合理的水平,投资要小心,如发现买错便止损,不要相信明天会更好。

  不要参加什么“投资训练班”。世上没有只上几堂课便可以发达的这回事。这些训练班只会增加你的信心却不能改善你的投资技巧,日后只会带来更大的损失,有信心而无智慧的人最令人担心。2007年10月的金融海啸,请问有哪一间大行可以逃得过?连大行内的专家都做不到的事,你上几堂课便可以学到?这类课程事后解释得头头是道,事前分析则一塌糊涂。

  根据World Institude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全球发展研究机构)的研究,全球50%的低收入人口只拥有全球财富的2%,全球最富有的2%的人口则拥有超过全球财富的50%,超过30亿人口每天开支少于两美元,贫富差距在过去40年不但没有收窄反而在扩大。令人震惊的趋势是过去20年中产阶级人口不但没有上升反而在减少,即全球财富愈来愈集中在2%的人口手中。

  在外国家族企业,接班问题早已解决,在香港及内地该问题仍然存在。途径可以包括几点。

  一、以子女作为接班人。应先了解子女对“子承父业”有没有抗拒?今天的富二代不少一早已被送出国,回来后一肚子洋墨水,国际视野很好,但可能水土不服。例如同公司老臣子的沟通及企业在父亲管理下的华人作风,能否一下子全盘西化?处理不好可能令不少企业从此走下坡路。

  二、接班人非由子女承继。中国领导人对“外人”的信任程度一向不高,华人出任CEO的时间尚浅。在不少家族企业内当CEO,一旦同家族成员意见出现分歧,董事长听谁的?不少董事长过着半退休生活,却仍然十分关心自己一手创办的事业及老员工,往往“每事问”,弄到公司CEO十分尴尬。不少老员工亦有兴趣向董事长打小报告做人情,董事长又会向CEO给点小意见,弄得CEO不知如何是好。

  大学生当服务生

  1985年,中美贸易赤字只有600万美元,到2010年首8个月中美贸易赤字已超过280亿美元,8 个月数字较1985年全年的大46倍!这些资金(接近1万亿美元),中国**大部分用作投资美债,令美债利率在过去25年大幅回落,目前应小心美债泡沫正在爆破中。

  公元2000年至今,美国共失去10%的中产阶级职位,由当年7200万个下降至目前的6500万个;制造业则由2000年至今失去全部制造业职位的32%,超过4.2万间工厂倒闭。2009年底制造业工人数目少于1200万,相当于1941年的数字;从事电脑生产的工人2010年数字比1975年的更少。

  不要以为高科技产品市场仍由美国控制,1998年全球高科技产品出口市场中美国占了25%,中国只占10%,2009年美国只占15%,中国已占20%。1992年美国服务员中有11.9万人是大学毕业,2008年有31.8万人是大学毕业。至于收银员中,1992年13.2万人是大学毕业,2008年是36.5万人。美国20%的大学毕业生为什么都跑去从事低技术工作?原因是连大学毕业生都找不到好职位,发挥所学。

  今天美国有1510万人失业、900万人做临时工,另有250万人从事自己不愿意做的工作,即2600万美国成年人有麻烦。1970年67.1%的美国成年人就业,1997年起逐步下降,2010年只有62%的美国成年人就业,闲置人口数目十分大。

  1997年亚洲金融风暴出现后,各东南亚国家通过贬值去增加出口竞争力,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海啸,美国欲透过美元贬值去增加出口竞争力,但不成功。2009年3月只有推出量化宽松政策“顶”住先,2010年11月美国全职人员数目只有1.11亿,兼职者2760万,年收入2万美元或以下。在美国年收入2万美元或以下是不足够养妻活儿的。

  目前共4200万美国人在领取“food stamps”(食品救济),占美国总人口的15%。今年11月推出QE2未能令美债利率进一步回落,自2010年8月起美债利率在上升,今天10年期债券利率3.5厘,代表过去三个多月升幅超过1厘。

  我们这一代都相信物业是一项可信赖的投资,根据美国统计处资料,1940年-2004年美国物业平均每年升幅只有2%,1940年前美国物业售价更是不断地回落。

  再根据Ned Davis Research统计,每次美国失业率高于6%后,楼价都不能上升。楼价不断上升只在我们这一代出现,会否随着战后婴儿潮步入退休期而带来长期楼价回落期?上述情况自1990年起已在日本开始。

  The Law of Diminishing Return(报酬减少定律)甚至在香港大学教育投资上亦体验无遗。上世纪60年代大学毕业生是天之骄子、70年代硕士生仍受人尊重、80年代非博士或MBA毕业不可。到90年代大学生地位已由天上跌回地面变回普通人,同没有读过大学分别不大。

  今天的大学生不少更被标签为“80后”,反之接受大学教育的成本在过去50年却上升10倍,大学生在社会上的地位却回落90%。甲骨文的CEO拉里·埃里森在耶鲁大学2000年毕业典礼上的演词发人深省:他认为自己成功的理由是因为没有完成大学毕业。比尔盖茨没有,“苹果”电脑创始人没有,戴尔电脑主席也没有,其他如facebook 掌门人扎克伯格也没有……这段话几乎挑战了现代教育制度。

  根据统计数字,亿万富翁中25.4%的是大专毕业、24.6%是大学毕业、22.6%是高中毕业,反之博士生很难成为亿万富豪,其次是硕士,最后才是小学生(承继回来的例外)。即是说最有学问的人及教育不足的人都很难成为亿万富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