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039 8
2011-01-30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公式W=C+v+m,,其中c+v是预付资本,v+m是总劳动,m/v是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m/c+v是利润率。这个公式足以解释社会再生产。在简单再生产中,v化作工资,m化作资本家的个人消费。而工人得到了工资(v),使劳动力的再生产得以进行。通过可变资本v,不变资本c得到了补偿,恢复了原有的生产规模。在整个简单再生产中,资本家获得了部分消费品,而大多数消费品被工人通过工资获得,也就是说,v+m消费了全部的生产产品。而资本家消费的产品,与工人消费可不作分别。真正成为需求的部分,主要是可变资本v
在扩大的社会再生产中,发生变化了的是剩余价值m,一部分作为资本家的个人消费存在,另一部分用于扩大积累。工人领取了工资(v),不仅补偿了原有的不变资本,而且还与更多的不变资本相结合。劳动要进行成比例的追加。而劳动生产率发生了变化的情况下,比例是在变化的。一般情况下,是一定量的劳动推动更多的生产,劳动力投入速度比不上生产扩大的速度。劳动力投入多了,是否就代表着可变资本v的等比例增加呢?显然不是。可变资本的作用,对于资本家来说,是让工人恢复劳动力,以使生产能够持续进行。工资的提供,以使劳动力的自我恢复及其再生产为基本标准(工人的子女,还是要继续充当劳动力的,不能将劳动力榨取殆尽,以至于无法继续剥削下一代)。在这里,可变资本v的作用,就被资本家所片面认识了,对资本家来说,可变资本是其成本的构成部分,是要予以竭力压缩的。但是可变资本v又是市场真正需求之所在。资本家平衡不了这个矛盾,他们看不了这么长远。将工资压缩到最低限度,而生产效率却飞速提高,这使得日益增长的生产力缺乏真正的市场需求。无疑会要造成生产停滞,工人生产的剩余价值相对于工资比例越来越大,这使得工人受到的剥削越来越严重。在比较发达的资本主义社会,剥削更加严重不再代表饥馑的灾难,而是工人得到的比起创造的部分更加地萎缩。很多人提出发展科学技术,可以更加深入地利用旧有市场,但这是错误的。正是由于科技的发展,工人得到的相对于其生产的比例才会更小,因而剥削更加严重,而生产才更加停滞。生产的停滞逼迫资本家裁员,而在生产领域,很难再找到合适的职位,技术的进步要求更少的工人。那么失业人群就要另寻出路。
面对窘境,资本家想出了很多措施,以绕开可变资本v构成市场需求主力的难题。在剩余价值m中,一部分用于扩大再生产,另一部分用于资本家个人消费。资本家可以扩大个人支出,以改变市场需求比例,一个资本家消费不了一千个人要消费的东西,但他可以提供钱财,通过奢侈消费的方式,来创造需求。将生产领域中过剩的人口吸引到非生产领域,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奢侈消费来维持生存。通过这种方式,资本家减少了对生产的投资,从而使得生产过剩的状况得以缓解,同时给失业人员找到了出路。这导致了所谓“第三产业”的壮大,从而改变了消费结构,这造成了一种生产者不消费,消费者不生产的一种趋势。这是一种腐朽趋势,劳者不获,获者不劳。奢侈消费催生的大批依附人群的服务劳动,是对社会劳动力的极大浪费。奢侈消费的扩大是资本主义的一个趋势,当由资本家奢侈消费催生的非生产人员比例越来越大,生产者与消费者脱钩的状况,就愈加成为现实,这当然要靠第三产业的壮大来体现。这种趋势理想的归宿是,形成一个以资本家为顶层的等级金字塔结构,资本家不断挥霍撒钱,来供下面的各级服务者生存。这样,资本家的个人需求,就外化为整个社会的需求。而生产的扩大,则无法进行。社会又退回到简单再生产,而此时,资本家的个人消费,是市场需求的动力所在。这只证明,资本主义已经无法容纳庞大的生产力了,它不能再推动社会的进步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30 21:53:38
大家在这个版上讨论起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时总是很激烈的,但为什么碰到了真正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倒没有人吭声了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2:17:14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1-1-30 20:0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公式W=C+v+m,,其中c+v是预付资本,v+m是总劳动,m/v是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m/c+v是利润率。这个公式足以解释社会再生产。
非也。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总公式”并不是马克思发现的。任何企业家,只要你投资生产,哪怕是个体户,都能发现这个公式。

马克思唯一的不同,是对这个公式做了另类的解释,而且这个解释不足以解释社会生产。

马克思在这个公式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创新。社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生产、消费的循环,而是通过企业家的不断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不断向更高级进步。

所以现代西方马经派试图修正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是一旦“创新”的过程被承认,“剥削”论就被对冲了,或者说是弱化了“剥削”的内涵。

在资本总公式的运用中,马克思真正的贡献在于他运用两部类分析法,分析再生产问题。不足的是马克思当时没有精确掌握矩阵或者运筹学,所以在他的两部类分析法中,两部类的数据都是他拼凑出来的,个别数据拼凑的特别离奇,缺乏符合逻辑的来源。现代西方马派经济学也在用现代数学弥补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免不了又堕入AD-AS模型的老路。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2:53:03
淡泊 发表于 2011-1-30 22:17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1-1-30 20:0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公式W=C+v+m,,其中c+v是预付资本,v+m是总劳动,m/v是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m/c+v是利润率。这个公式足以解释社会再生产。
非也。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总公式”并不是马克思发现的。任何企业家,只要你投资生产,哪怕是个体户,都能发现这个公式。

马克思唯一的不同,是对这个公式做了另类的解释,而且这个解释不足以解释社会生产。

马克思在这个公式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创新。社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生产、消费的循环,而是通过企业家的不断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不断向更高级进步。

所以现代西方马经派试图修正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是一旦“创新”的过程被承认,“剥削”论就被对冲了,或者说是弱化了“剥削”的内涵。

在资本总公式的运用中,马克思真正的贡献在于他运用两部类分析法,分析再生产问题。不足的是马克思当时没有精确掌握矩阵或者运筹学,所以在他的两部类分析法中,两部类的数据都是他拼凑出来的,个别数据拼凑的特别离奇,缺乏符合逻辑的来源。现代西方马派经济学也在用现代数学弥补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免不了又堕入AD-AS模型的老路。
你应当理解,剥削是什么,在当今西方国家,剥削的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这自然通过所谓的“创新”来实现,运用了新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那么资本家就可以从工人身上拿走更多。这同样是剥削程度加深了。剥削的内涵,从来就没有被削弱,更谈不上对冲。
正因为资本主义所谓的创新,加重了剥削,前文已述,很多人指望科学技术,也就是创新来深化市场,但这根本上是不可行的。所谓的“创新”使得生产力更加发展,但工人所受的剥削更加严重,可变资本根本就不是与生产力等比例增长的。那么,来自工人的需求是相对萎缩的,而工人的需求,是市场的基本的,主要的需求。所谓的“创新”的结果,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更加剧烈的矛盾。这无疑要造成长久的生产停滞。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2:57:34
淡泊 发表于 2011-1-30 22:17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1-1-30 20:0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公式W=C+v+m,,其中c+v是预付资本,v+m是总劳动,m/v是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m/c+v是利润率。这个公式足以解释社会再生产。
非也。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总公式”并不是马克思发现的。任何企业家,只要你投资生产,哪怕是个体户,都能发现这个公式。

马克思唯一的不同,是对这个公式做了另类的解释,而且这个解释不足以解释社会生产。

马克思在这个公式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创新。社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生产、消费的循环,而是通过企业家的不断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不断向更高级进步。

所以现代西方马经派试图修正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是一旦“创新”的过程被承认,“剥削”论就被对冲了,或者说是弱化了“剥削”的内涵。

在资本总公式的运用中,马克思真正的贡献在于他运用两部类分析法,分析再生产问题。不足的是马克思当时没有精确掌握矩阵或者运筹学,所以在他的两部类分析法中,两部类的数据都是他拼凑出来的,个别数据拼凑的特别离奇,缺乏符合逻辑的来源。现代西方马派经济学也在用现代数学弥补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免不了又堕入AD-AS模型的老路。
再怎么创新科技的发展必然导致需要的劳动力减少这个不是创新所能解决的,恰恰是创新造成的,创新推进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推动资本家裁员,裁员加剧工资水平降低导致社会消费能力严重不足,而高科技造成的高生产率下的产品数量激增,却没有更多的工资用以购买最后必然引发生产萎缩,裁员加剧危机爆发,这是资本主义的死穴。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30 23:04:42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1-1-30 22:53
淡泊 发表于 2011-1-30 22:17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1-1-30 20:01
马克思的剩余价值理论公式W=C+v+m,,其中c+v是预付资本,v+m是总劳动,m/v是剩余价值率,即剥削率,m/c+v是利润率。这个公式足以解释社会再生产。
非也。马克思所说的“资本总公式”并不是马克思发现的。任何企业家,只要你投资生产,哪怕是个体户,都能发现这个公式。

马克思唯一的不同,是对这个公式做了另类的解释,而且这个解释不足以解释社会生产。

马克思在这个公式中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创新。社会的发展并不仅仅是生产、消费的循环,而是通过企业家的不断创新,包括理念的创新、技术的创新、管理的创新,不断向更高级进步。

所以现代西方马经派试图修正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是一旦“创新”的过程被承认,“剥削”论就被对冲了,或者说是弱化了“剥削”的内涵。

在资本总公式的运用中,马克思真正的贡献在于他运用两部类分析法,分析再生产问题。不足的是马克思当时没有精确掌握矩阵或者运筹学,所以在他的两部类分析法中,两部类的数据都是他拼凑出来的,个别数据拼凑的特别离奇,缺乏符合逻辑的来源。现代西方马派经济学也在用现代数学弥补马克思的这个缺陷,但免不了又堕入AD-AS模型的老路。
你应当理解,剥削是什么,在当今西方国家,剥削的主要是相对剩余价值。这自然通过所谓的“创新”来实现,运用了新的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生产率,那么资本家就可以从工人身上拿走更多。这同样是剥削程度加深了。剥削的内涵,从来就没有被削弱,更谈不上对冲。
正因为资本主义所谓的创新,加重了剥削,前文已述,很多人指望科学技术,也就是创新来深化市场,但这根本上是不可行的。所谓的“创新”使得生产力更加发展,但工人所受的剥削更加严重,可变资本根本就不是与生产力等比例增长的。那么,来自工人的需求是相对萎缩的,而工人的需求,是市场的基本的,主要的需求。所谓的“创新”的结果,是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与市场需求的更加剧烈的矛盾。这无疑要造成长久的生产停滞。
创新并不仅仅指“科学技术”,科学技术的进步仅仅是创新的一个很小的内容。创新最重要的是理念的创新,如老福特提出的“让汽车变成一个普通家具”的概念,导致了汽车流水线、规模化生产和汽车走进千家万户。再如现代西方企业提出的绿色、环保理念,导致了新能源、新材料技术的变革和产品的产生。

创新不仅会增加产品,而且创造出更多的需求。比如ipad、iphone等的出现,会使很多已经拥有上网工具、通讯工具的人去购买新的上网工具、通讯工具。

当然,创新不能解决市场经济的全部问题。市场解决不了的,可以由社会来解决。或许社会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如人类的寿命永存问题、外星人入侵问题、小行星撞击地球问题、地震问题、太阳能量耗尽问题、、、那就由大自然来解决。

总之一句话,矛盾是永存的,不要害怕矛盾。你总不能指望马克思来解决太阳能量耗尽的问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