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赏 2 个论坛币 已解决
私人银行一直以高端神秘示人,但不透明性给客户带来的损失引起很多纠纷。国外案例很多,国内亦不少,讽刺的是,一些人被某些私人银行“骗了”,还落个“钱多人傻”的称号。第一财经日报《财商》依公开报道,摘录部分私人银行的纠纷。只要签过合同 ,银行就可以随意处置客户账户资金了???
新加坡本地富商黄鸿年于2009年5月将花旗集团新加坡私人银行部门告上新加坡高等法院,理由是,黄认为花旗私人银行多次给他提供不准确的交易信息。因为花旗集团的追踪和控制系统有问题,无法准确追踪并记录他的投资情况,这使他2008年在外汇及债券交易中巨亏超过46亿元。
上海投资者王女士因购买渣打银行理财产品导致亏损向法院提起诉讼,该起案件于2009年4月10日在上海卢湾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这是国内首起开庭审理涉及外资银行理财产品亏损的案件。王女士在2008年投资1000万元购买了渣打银行一款名为“金通道环球投资系列”的理财产品,该产品包含了16只海外基金供投资者选择组合。3个月后1000万元的资金已经亏损将近300万元。王女士想把剩余的约700万元资金提出来,但“渣打银行拒绝了提现要求”;
内地“香港私人银行受害者联盟”6名代表上周五专程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地奔赴香港,向香港金融主管单位香港金管局投诉,指多家香港大银行涉嫌欺诈销售,误导他们购买KODA,致该“联盟”10余人损失超过10亿元。
内地商人郝婷倒欠星展银行9000万港元,杨慧妍亏损12亿人民币,
相似的故事还发生在汇丰银行、荷兰银行私人银行客户上。内地多位富人在香港星展银行和荷兰银行、汇丰银行开户投资,不仅数千万元身家灰飞烟灭,反倒欠银行巨债。
不过,外资银行也面临亏损问题,德国北德意志州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吴景柱分析了外资银行无法做大资产的原因:“贷款规模有限制、注册资本金等资产规模相对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