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发展经济学
2020 1
2011-01-31
【加拿大《环球邮报》网站1月23日文章】题:国际不平等依然存在(作者该报欧洲分社社长道格·桑德斯)    看着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19日在白宫站在美国总统奥巴马身边并利用这一场合进行最微妙的口舌争锋,我们很难避免这样的感觉:世界上两个最大经济体的领导人正变得平等。
    这两个国家似乎不仅在国际雄心方面变得更加相似,在美国人和其他西方人的收入停滞不前而中国人突然变为成熟的“消费型”之时,两国国民也越来越接近。
    一些观察人士正开始将此称作“大趋同”。这将逆转此前的“大分流”,后者导致中国和西方从250年前繁荣程度不相上下变为20世纪末的贫富两极分化。
    的确,自1950年以来,中国人平均工资的提高速度是美国人的10倍多。1980年,普通中国人收入的购买力相当于每年525美元,现在的数字在5000美元至6000美元之间。同一时期内,每名中国工人的生产力由美国工人的3%提高至19%。这种趋同的速度似乎正不断加快:近5 年来,美国经济仅增长了5%,而中国经济增长了70%。
    这种向泛太平洋平等的转变会带来巨大影响。我们的经济将不再以十分廉价的中国商品为基础。我们也将无法从一个努力解决巨额货币盈余的亚洲大国那里借债。生活成本将更高,但对世界上大多数人来说,生活也会大大好转。平等的各国之间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减少。
    然而,在我们因这种隐约可见的前景而兴奋过度之前,让我们仔细看看想象中的这种趋同背后的现实。各国之间的比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本精彩的新作《富与贫》,此书的作者是经济学家布兰科·米拉诺维奇。他将国际不平等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他以强有力的逻辑表明了我们还需要走多远。
    当世界在经历了20世纪暴风骤雨的年代后回到全球化的正常状态时,结果是巨幅的增长几乎无处不在。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使本国人民足够富有,因贫困而忍饥挨饿的现象已不复存在。
    但米拉诺维奇指出,令人吃惊的经济情况使得富裕国家以更快速度增长。富国仍有优势。他说:“如果美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印度将需要增长17%,而这一增长率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中国需要增长8.6%才能防止绝对收入差距加大。常言道,要想保住名次,你必须跑得非常非常快。因此,虽然中国(和印度)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功,但富国与穷国之间的绝对收入差距扩大了,这点不足为奇。”
    在中国工人的购买力由每年525美元提高至5000美元的同时,普通美国工人的购买力由2.5万美元提高到了4.32万美元。这意味着中美收入差距由2.5万美元左右扩大至3.8万美元。在美国仍然存在但仅在2008年影响了中国几个月的经济危机可能起到帮助作用,但最富裕的中国工人要想接近最穷困美国人的购买力水平也仍需很长时间。
    你可能认为美国是一个存在贫富两极分化的地方。事实的确如此。然而,美国最贫困的人口,也就是收入最低的5%人口,目前比印度收入最高的5%人口和中国收入最高的10%人口生活更好,购买力更高。
    后果非常重要:首先,推动大量人口外迁的国内不平等在未来几十年中必将继续存在。第二,社会阶层的陈旧理论应被取代:如今,80%的收入差距是由地理位置引起的,只有20%是由收入分类导致的。这些地理障碍可能比19世纪的古老阶级障碍更加难以逾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1-31 23:03:36
wefqwefwefwdffeqf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